第(2/3)页 “是,这禾女国是女爵当政,与西琴公国一样,兴许巴蜀那边的戎人就是这样的吧。”老杨和缓了颜色,继续说道:“反正他们迁到了长江口,据说那里原来就是滩涂,不毛之地,加上他们跟荆楚一些大世家也有姻亲,江南诸侯也没有过多为难他们,就让他们在那里立国了。” 池仇点头表示明白,估计那个时候地广人稀,多一群人少一群人,都没啥太大的关系,那看来禾女国就在松江府或者上海附近咯?估计那个时候长江口还没有崇明岛吧,不晓得现在崇明岛是不是已经被长江的泥沙堆积出来了?池仇对江南的历史知之甚少,在关中的史籍里,对巴蜀的变化还是了解点,天罚之灾后,吐蕃人就请求内附,酸雨让青藏高原长不出青稞,牛羊死伤也很严重,他们原以为只是他们招灾,实际上即便是天府之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于是内附的吐蕃人拿起了马刀,与当时的巴蜀唐人火拼起来,可惜他们算盘打错了,酸雨袭来,各地一朝回到原始时代,再没有后路可以逃,一旦失败,仅有的口粮也得不到,唐人自然也不是好惹的,于是入侵的吐蕃人输的很惨,传闻“高山的子民丢了马匹,跳上了船,再也不敢靠岸!”大概他们也无法回到高原,只好顺江而下。 “禾女国定居之后,很快融入到江南诸侯了,禾女国以种植荆楚水稻而闻名,不仅产量提高,品种也得到改良,旷土尽辟,桑柘满野,最最重要的是他们居然能够烧海煮盐,这让他们获利颇丰,迅速成为诸侯最为富庶的一家。”老杨摇摇头,表示不解:“我一直不是很明白,都是靠海的,为何禾女国就能烧海煮盐?其他诸侯不会做嘛?” 池仇晒然一笑,这个问题他还是可以回答一下的,方才关税,老杨讲了很久,池仇都插不上嘴,见有机会说话,于是开口道:“其实这盐各地都有,分为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等……” “哦?”老杨阻止道:“稍等,外面有人嘛?” 一个婢女进来请安。 “你去添点茶来。对了,那两个姑娘醒来没有?” 婢女近身,端起茶壶回道:“小的起来了。” “没哭没闹?” “没有,就是坐在床边发呆。” “那过会你去给她送点吃的,应该也肚饿了。”老杨淡淡地道。 “是!” 等婢女走后,老杨抬抬手:“池兄弟,继续说!” 说道哪里了?池仇温了一下方才的言语:“这盐分为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在巴蜀有自流井的井盐,西域有湖盐,这荆楚山里有土盐和矿盐,最多 的就是海盐了。” 老杨很想说,都是废话,宴湖吃海盐都吃了上千年了,夷然一笑:“池兄弟果然见多识广。”说完又吩咐婢女去拿糕点来。 “海盐的做法就是把海水引入直接安炉灶架铁锅燃火煮。这样的方法是管仲管子流传下来的,称之为煎煮法。” 老杨点点头。拿了一块桂花糕放进嘴里。 “但是这样的方法费事费力,还费人工,产量受容器的限制,规模不大,盐价贵,所以还需要河东的盐。据说春秋的陶朱公,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孙经营繁息,遂至巨万。就是到河东盐场贩盐而聚财的。” 老杨不以为然:“古往今来皆是如此,难道他们禾女国在海里点柴吗?” “其实不用,这柴火烧的旺呢,还是煤烧的旺?” “那自然是煤!” “那煤厉害呢?还是日光厉害呢?” 老杨目光闪烁,忽地若有所悟:“这自然是日头,可若是日头能晒,怎么晒?难道天上能有十个太阳,把海水都蒸干了不成?” “自然不需要十个太阳,若是有十个太阳,我们也没后羿,只怕我们都被晒死了。”池仇抿了一口茶说道:“其实只用先挖好一块田,将海水引入,再将它合拢与其他海水分离,称之为盐田,盐田之中由日头先晒着,等大部分水分被晒干,再将剩下的海水去煮,是不是就简单多了?” 老杨使劲一拍脑:“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或者也不用容器煮,直接把盐分很高的盐田水再灌入另外一块盐田继续晒就是了。然后重新放海水进先前的盐田,两边一起晒,晒出一批盐,收一批盐,再把盐水引入。” 池仇点了点茶水在桌上画了一个示意图,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老杨顿悟:“这就是煮海的意思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