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河间风云 第230章 城衙之内(一)-《混迹在五岳大陆》


    第(2/3)页

    杨三儿小心的说道:“留守的同僚就我会写字,我来做笔记,好汇报给厉长官。”

    这不过是次例行会议,不过推官晏成这几月明显消极怠工,流民方面的治安问题,他倒是抓的紧,失踪案却毫无进展,甚至有意拖沓。

    虽说失踪案难以查实,但每年每月,总会有个把几个破案,这是一个概率问题,连续三个月,毫无进展,甚至都没有一具认尸的,这里面就有古怪了。

    晏丰收咳嗽一声,轻轻捋着胡须道:“这样呀……”杨三儿是仵作,仵作需要填写验尸表,自然识字,甚至文化水平在锦局里算高的,可他只是杂属,按理没有资格跟这些城衙大佬们坐在一起。

    晏丰收转首向胡从安请示:“宴湖最近流民犯事的(情qing)况确实多了两三倍不止,城衙这边又剥离了一部分衙役,实在忙不过来,晏成所说也未尝不对,这失踪案多是杀人越货的大案、积案,按理也应该是锦局管辖,我觉得此事锦局都是查案干员,侦办必定得力一些,不如提请城主,如何?”

    那你记下吧,本城失踪案多为旧案、积案,

    胡从安瞥了他一眼道:“掌印看着办吧。”

    “行,杨三儿,你记下吧,不(日ri)让你们的人到典狱那里领取失踪案卷宗。”

    杨三儿虽然不是要员,但也不傻,这失踪案只怕有上百件,甚至更多,一下子堆到锦局,单卷宗只怕留守的人都得往返搬三次,更别说查案了。城衙这是要欺负死锦局呀。

    刚想帮着厉东明分辨一下,却被旁边的典狱闫孜湖扯了扯衣角,当下闭嘴不言。

    胡从安见此事落定,也不在意,众人又聊了一下冬(日ri)祭和新驿馆的事宜,关于旧驿馆,普遍的建议是作为驿站单列出来,这样城外十里亭的驿馆就基本可以裁撤了。其实那驿馆若是收支平衡,留着也是留着,可那把大火,烧了不少,作为宴湖的颜面,若是不修,说不过去,若是要修,就要银两,张驿丞可是几次奏报,旧驿馆要大修,重新装饰,如此算来,花费就不少了。

    在主簿晏守成的提议下,大家都觉得旧驿馆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张驿丞就要退休,那么一大摊子事物也没人愿意接。

    胡从安在笔记上记上一笔:旧驿馆可否民办?

    按照宴湖的官制,这里就是宴湖城的通政衙门,按照现代的话来理解,掌印衙主就是县长,实权人物,而城代虽然是他的上司,但只是作为监管和城主的口舌存在,不管理具体事务。

    通政衙门的运作由掌印衙主主持,司衙就是掌管教育和礼部,主簿掌管财政大权和税收,主计掌管审计,税司衙门除了协助主簿收农税和商税,主要还管理关税和行商税,是标准的肥水衙门。

    参军先不多说了,推官就是政法委书记,而巡检就是检察官,典狱相当于法院,并管理城中档案和牢狱并监管一部分司法解释,而新设的锦局则属于公安局长兼重案组。

    他们之间虽然有品阶差异,但是互不隶属,并不存在明显的上下级关系,简而言之,名称虽古,但是体制偏向于现代体制,颇有些分权分立的架势。

    而还有驿丞、马政官、税课官、县仓官等不入流的杂官也都是对掌印衙门负责。

    胡从安合上小本子,转了一个话题,说道:“夫人上周交代的冬试的事(情qing),司衙有没有个章程了?”

    司衙孔羲白白胖胖的,睁开眼睛也只不过是一条缝,坐在那里像一座佛,很是无聊的模样。

    这司衙掌管县学、乡学甚至学院,众所周知,这育林学院和炙香女学都是宴谵夫人宴徐氏一手创办的,这两大学府,司衙基本插不上手,大家也默认宴夫人在教育和礼学方面的参与,并不认为是后宫干政。

    于是乎司衙孔羲主要管理县学和乡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