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然而实际上呢,宴徐氏却以长子宴苏实为庶子为由,坚持不受,要求城主之位归宴蒙。 华夏的继承制度是嫡子继承。 所谓嫡子,指正室所生之子。依次为: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 存在平妻时,平妻之子亦为“嫡子”,但地位略低于正妻之子。如果正妻无子,那么平妻所生的嫡子就完全等同于“嫡妻所生之子”。这时,正妻所生的嫡子称为“正嫡”,平妻所生的嫡子为“平嫡”。嫡子与“庶子”相对;“嫡子女”与“庶子女”相对。 嫡子有时也仅指继承家业之子。如正室有数子的(情qing)况下,长子被称为嫡子,同母弟与妾之子皆称庶子。在正室无出时,庶长子也会被称为嫡子,诸弟仍被称为庶子。嫡子的地位高于庶子,嫡子中最长者为嫡长子,嫡长子往往享有优先继承爵位和财产的权利。 嫡长子是家族的下一任接班人,与其他儿子的权力地位有着极大的差别,在几乎所有方面都具有优先权,且嫡长子及他的嫡长子、嫡长孙这一系子孙才叫做家族的正宗,其他的都叫做别枝了。 按照世家通行的继承顺序: 其一:如果正妻所生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我们称为嫡次子,嫡长子所生的嫡长子我们称为嫡长孙,那么在家业继承方面,嫡长子优先于嫡长孙,嫡长孙优先于嫡次子,嫡次子优先于庶子。 其二:如果正妻去世或者离婚,续娶的正妻叫做继室或者填房,继室生的儿子也叫嫡子,但是元配所生嫡子优先于继室所生嫡子,上一任正妻所生嫡子优先于下一任正妻所生嫡子。 其三:如果妾侍生了儿子,然后被扶正成为正妻,又生了儿子,那么她成为正妻之后所生的儿子要优先于她做妾侍的时候所生的儿子。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儿子的地位,按照他出生时母亲的 (身shēn)份高低来决定。 在宴家,这里面就弯弯绕绕太多了。 在世人心中,宴蒙是嫡长子,宴苏是平嫡,宴蒙才是正宗的继承人。 在宴谵心中:他是打算休妻再娶,这样宴蒙是庶长子,宴苏才是唯一嫡子。 在宴徐氏心中:宴谵是停妻再娶,宴蒙才是嫡长子,而且宴苏是她在道观所怀,当时她连平妻都不是,于是宴苏是庶子。 在大夫人心中:宴徐氏有正妻之德,宴苏有城主之貌,她不愿意宴蒙去争夺这个城主之位,只想着宴谵能够将宴蒙封为子爵,食邑即可。 在诸位夫人心中:坐看宴蒙宴苏之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是她们倒是希望宴苏为城主,这样一旦宴蒙若是得封食邑,她们的子女似乎也可以照例获封,因为在河间诸侯之中,为了避免家族力量分散,大多不再分封食邑,没有继承城主的子女,无论嫡庶皆为家臣。一旦宴蒙获得封邑,其他弟弟无论嫡庶都有权获得封邑。比起做家臣,有一块自己领地,哪怕很小,也自在的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