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门主还是不死心……-《不落春》


    第(1/3)页

    老爷子说完,思忖片刻,却又不太笃定,“虽然熟悉,却也不敢说十分相似。时隔太久,先帝那时又非盛年,况且……这毒又稀奇古怪,实在无法追溯。”

    那就要等侯府去皇陵查探尸骨的人回来,才能得到定论了。

    沈栖棠若有所思地去了一趟长公主府。

    端王妃也在府中赏花,听说她来,也迎了出来,“这风口浪尖上,你又从宫里跑出来做什么?外面人多眼杂,一不留神再伤着碰着。”

    “在宫外也有事要忙,又岂能一直关起门来躲清闲?”沈栖棠想了想,“是今日在外面听人提起一桩宫里的旧事,想着我能找到的人里,也没有比二位更清楚那些的了,所以就冒昧想来打听一二。”

    长公主不解,“是什么旧事?”

    “先帝病重时,可有什么异样吗?”

    “这可有些久了……”

    二人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回忆。

    片刻,长公主道,“皇兄病重时我曾去探望,不过不比你们大夫,能瞧出什么异样来。不过,下葬倒是格外仓促。按理说,皇家的红白之事,都应由礼部主持,可那时却是柳太后一手打理的,礼部上下,只在最初做了些安排,后面就由太后和柳国公等人接手了。”

    这于礼不合。

    不过那会儿时局一片混乱,虞昼持与虞沉舟那两系斗得天昏地暗,就连神子澈都分身乏术,无暇过问先帝的后事。

    直到先皇后被逼自尽,众人回过神来时,一切都早已尘埃落定,先帝的棺椁也都在皇陵里摆了月余。

    众人死的死伤的伤。能得意的,不会去抓自己那一方人的错处;该失落的,不是思量今后如何立足,就是想着逃命,更无心去追究逝者的事。

    “确实,那时节太乱,宫里也时常有人无故身亡,就连先皇后都凤体抱恙,不能起身。”端王妃道,“而且最初还有好几个道士,在先帝驾崩后的第三日,于宫门前大喊宫苑内有妖魔横生,专害虞姓之人。所以几位皇子与亲王都前往行宫暂避,我们家王爷当时也是同行的,故而记得很清楚呢。”

    沈栖棠点点头,恍然。

    这些她都没听说过,不过后来的事倒是清楚的。

    阿姐卧病在床的日子里,宫中事宜都由几位太妃协助柳太后打理。

    后来,那几位参与其中的太妃,不是被打发去守了皇陵,就是销声匿迹音讯全无。宫中旧人凋零,若要动手脚,柳太后有得是机会。

    ……

    傍晚。

    这顿饭,沈栖棠吃得食不知味。

    神子澈替她夹了一块鱼,谈起皇陵那边的进展,“暗卫开了棺,尸骨的确是金色的,颜色已经十分纯粹了。”

    “可就算确认先帝是因这毒而死的,恐怕也找不到证据指认柳氏。”沈栖棠恹恹的,“这么大的事,以她的性子,总不可能留下马脚。如果没有证据,揭穿了反而福祸难料。”

    万一柳氏倒打一耙,那么他们不仅讨不到好处,说不定还会成为那对母子逃过这一劫的垫脚石,为此白送性命。

    神子澈却不这么想。

    他垂眸,轻笑着摇头,“越是这种事,越难瞒得住。只要当年她斩草除根时有一丝疏忽,这证据,就还能找得到。”

    更何况,就算找不到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王城之中,颠倒黑白的事太多了。

    等真正到了墙倒众人推时,捏造的证据,也一样能被当真。

    不过这些他没打算告诉沈栖棠。

    至少现在,她的手仍然还是干净的。

    两日后,阿扇下葬。

    皇帝无数次想追赠她名分,把柳太后气得不轻。

    最后名分没能赠成,虞昼持自己也未能送他这位“爱妃”。

    沈栖棠还是不死心,想找先帝被害死的证据。

    宫外有神子澈,她就又收拾了小包袱,躲进了锦鸾宫里。

    当然,在那之前,她暗中让百宝斋和各城的小掌柜们都各展神通,将天子宠妃身中奇毒惨死之事传了出去。

    再加上那些相熟的说书先生帮忙,不过月余,王都里众人便或多或少都知道了“停灯”。

    “中毒之人,骨骸竟会变成黄金色!就像暗夜中的明灯一般!”

    ——这类话,几乎传遍了王都远近。

    “不过,也不知道这究竟能不能管用。”沈栖棠没精打采的。

    太妃却气定神闲,“人言可畏,柳氏虽不怕这个,但如今身后没了倚仗,终究还是会要折在这里的。”

    虞驰霆因阿扇中毒的事,将朝中该得罪的、不该得罪的,都得罪了个遍。

    没了徐家那最大的助力,再加上前几年的积怨,他若不知悔改,这位置注定是坐不长久的。

    只是,就算他想悔改,他体内那令他动辄暴怒的毒也不允许。

    太妃望了一眼沈栖棠,笑了笑,“无论如何,近日发生的种种,对你我而言,都是值得高兴的事。学学你们侯府的老夫人,置身事外,只管躲在帷幔后看戏,多省心。至于那些明争暗斗,就交给年轻人去做好了,我们这把岁数的人,也该懂得享福了。”

    “……太妃,我今年二十一。”

    老太妃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瞧我这记性。”

    沈栖棠扶额。

    不能再这样意气消沉了!

    她踌躇满志,起身,才往外走了两步,又窝回了躺椅里,“不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