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是试探,还是全面战斗-《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3/3)页

    很显然,经验在反复无常的海上,并不好使,除非是一辈子在海上讨生活的人,才有这种能力。

    “火炮三轮,才打中一只敌船,耗费太大了,咱们的补给,也会因此变得艰难。”

    李逢时默默地算着,在雷雨天战斗,和平时战斗之间的战损,以及消耗对比,到底是多少。

    这个是要记录下来,靠岸后,交给兵部来做参考的。

    在雨天,他们的战舰,也不是没有训练过。

    然而,训练和真实的实战,是两回事。

    对他们来说,比较有利的则是,敌人在跑,他们在追。

    火器犀利的优势,也在雷雨天,减弱到了极致。

    “撤吧!这些海上猴子们,肯定在某些地方,设了圈套。”

    俞大猷的战舰,在追了一段路之后,瞬间察觉到了微妙的不对劲。

    现在他的战舰群,是大明最厉害的一支。

    宁愿打得保守一点,都不能有任何的损失。

    李逢时也认同这一点。

    两军对垒,除了勇者胜之外,就是看谁的失误最少,谁就会占据主动权。

    很快,撤退的旗语就打了出去。

    洪亮的号角声,响彻整个海面,都快要压下了天空中的闷雷。

    战船的撤退,使得逃亡的那些敌船,也跟着追了上来。

    “果然,想要拉扯,也得有精良的火器才行。”

    通过望远镜,俞大猷更加确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传令先去,边打边撤,瞄准一点,不用急着火力覆盖。”

    李逢时也在通过望远镜,看着身后的战斗情况。

    “追来的战舰,其中有一艘,看样子不是大明的款式,也不像倭寇的船只。”

    “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可能,海上蛮子们参战了。”

    俞大猷毫不意外。

    他们封锁了沿海,就是断了好上贸易的关口。

    一时半会这些人不急。

    可时间久了,总会为了自己少赚了一点银子,开始用武力谈判。

    俞大猷知道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是怎么想的。

    谈判可以,但必须是大明赢下这一场海战。

    “是试探,还是全面战斗?”

    李逢时看不出更多的东西,寻声问道。

    “试探,不然不会只出动一艘这样的战舰,不过看战船的大小,海上蛮子们的战舰,是比不上大明最新下水的战舰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