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严嵩也不再隐瞒。 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他就当作不知道整件事情的经过,陪着皇上演了一出戏罢了。 不过,南边却是过来了不少的百姓来讨生活。 壁垒打破了,消息也就传出去了。 还越传越是邪性。 说什么北边,遍地是金银,只等着有福人。 每一个生活艰难的人,都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有福人,于是拖家带口的北迁,也就成了风潮。 为此,在那边正在建造育婴堂的诸位娘娘们,也不得已把募捐出来的银子,挪用出来一部分,暂时缓解一下,因为大量涌入百姓们的生计问题。 皇上去了,不一定要打仗,只要人在,就能够安定一方百姓。 比他们给各地的官员们,下公文,强多了。 熊浃哆嗦着嘴,颤抖着手指,指着严嵩,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在知道了真实的消息之后,他确实愤怒得很,可现在被严嵩质问之后,也就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此次皇上去南边,不像当年去大同那样危险。 为了推行变法,皇上也需要更大的威望。 军功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大明能够打仗的地方,几乎没有了。 那么曾铣和俞大猷他们所面对的,就是最后的战役。 安全,且轻松。 皇上去了南边,比一直待在,让八百里加急来传送消息,也更加的有用得多。 “再说,皇上也是在锻炼太子的治政能力,你也知道,皇上一开始就不是当做皇帝来培养的,突然登基,到底面临着多大的压力? 自己难受多年,总不能让太子也跟着受罪吧?” 严嵩的振振有词,让熊浃哑口无言。 仔细一想,全是道理。 可也都是歪理,哪朝哪代的皇帝,是可以随便出京的? 当真不怕社稷不稳? “熊尚书,回去好好想想吧,如今大明变了,许多东西已经不能以常理来看待了。” 严嵩叹息一声,若不是自己的儿子,经常给他来信,探讨一些关于大明的未来。 他还真的不过一定,能够跟得上皇上的脚步。 上一个拖了后腿的内阁首辅夏言,已经自己请辞了。 他可不想成为下一个夏言。 熊浃也跟着叹息一声,他已经老了,做任何事情都已经力不从心了,或许皇上还留着他,就是因为他兢兢业业,而不再是他的能力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