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我不是读书人-《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3)页

    对于郑绅,曾铣没有再多说挖苦的话。

    人家最擅长的就是对机械的改良和对建筑的规划布局,能够做到工部尚书这个职位,也是运气好了一点罢了。

    不是人家没本事。

    而是工部底下的人心太贪婪。

    “听说,工部尚书朝堂之上商讨了一下,打算让内阁首辅的儿子,严世蕃来做。”

    最新的兵部内参上面,也有这些讨论。

    一个来回信的送达,时间就要过去差不多一个月。

    所以,此时郑若曾说的,也是一个月前朝堂意向。

    “皇上会同意?”

    帝王心术,说白了就是要懂得平衡各方的势力,使得坐在皇位上的人,能够会更轻松一些,不用时刻惧怕着,随时会被人给干掉。

    而严世蕃若是成了工部尚书的话,那么严家就在朝堂上的权利更大了。

    用谁来制衡严家呢?

    曾铣是想不出来的。

    “皇上为什么不同意?”

    郑若曾笑着问道。

    此话让曾铣一怔,不是很明白郑若曾话里的意思。

    “朝堂会失衡的。”

    想了想,才面色凝重的说道。

    “哈哈!曾将军还是在像以前一样,看待现在朝堂的问题,税收不用内阁管了,单独列了出来,兵部和其它五部都不同了,刑部和大理寺也是如此,现在内阁能够管的,也只有礼部,吏部和户部,你觉得会失衡到什么地方去?”

    郑若曾详细地分析了一下朝堂的局势。

    不再是以前,文官可以随意地插手兵事,官大的可以随意地插手其它的部门。

    最后形成拉帮结派,贪走了大量的朝廷财物。

    更重要的是,现在都是在以大明律来行事,谁也不敢轻易破坏如今形成的微妙平衡。

    在大臣们看来,是把皇权给关进了笼子里。

    而皇帝则是认为把臣子们的权利,限制在了一个可以看到,有规矩的范围内,自己的位子也坐得安全。

    没见到现在连死刑都很少有了吗?

    一个明显比前面几个朝代,更加宽松的局面,谁吃得撑了,想要闹腾?

    信不信有人,刚有这个念头,就会有一大堆的人上来弹劾。

    务必使得此人消失在朝堂之上。

    还是永远也进不了权利中心的那种。

    曾铣若有所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