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琼台志-《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3/3)页

    除了水稻旱稻之分,古时候琼州的稻谷最常见的还是粳糯之分,粳谷作米饭,糯谷来酿酒,直到今天琼州的黎族群众还保留着用自家糯米酿酒的习惯。

    而粳糯两者细分之下的品种也很多。

    粳米有百箭、香粳、乌芒、珍珠、鼠牙、东海、早禾等品种,而糯米也有黄鸡、乌鸭、光头、九里香、小猪斑、狗蝇、虾须、赤米等等。

    “正德年间的记录?”

    看了一遍之后,沈炼不放心地再次看了一眼记录的日期。

    前朝都有人做了详细的记录,可依旧没有人把这种重要的消息,传回到京师去。

    几人满脸震惊地对视一眼。

    “朝廷的藏书之中,可有这样的记载?”

    林城小声的问道。

    说话时,目光不自觉地看向了门口的方向,似乎在怕隔墙有人。

    “不是太清楚,想必是没有的,不然殿下也不会让咱们前来秘密查看。”

    沈炼若有所思。

    “老大,这里还有一篇文章,你来看看。”

    震惊过后,他们再次查看起这些卷宗的时候,就更加小心翼翼了,生怕错漏了某些重要的文献。

    “长史王士衡劝谕乡里种麦?王士衡?此人的名字好生熟悉。”

    沈炼嘴里念叨了一遍,仔细地查看起了来。

    其中记载了通过西瓜、枸杞等从西域引进论证作物可以引种,接着说小麦可以与水稻接续种植、麦秆可作柴薪等好处,又言“圣贤皆劝人种麦”,“天子尚且尝麦”。

    简直和沈炼离开京师时,被朱载坖带到一处演道院,特别开辟出来的特殊田地里面,大概的了解了一下,怎样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此时看到,已经有人在尝试,而且有的东西,已经尝试成功了。

    沈炼拿着王士衡写下的卷宗,双手都在因为紧张而颤抖。

    “我记起来了。”

    林城双手一拍,差点吓得沈炼把手里的卷宗,都扔在了地上。

    “一惊一乍的干什么?咱们是锦衣卫,沉住点气好不好?”

    林城也不以为意,反而兴奋地道:“我知道王士衡是谁了。”

    “废话,王士衡不叫王士衡还能叫什么?”

    沈炼没好气地怒骂一声。

    随即才反应过来,林城说的王士衡是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