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鞠文泰的慷慨(二)-《诡神冢》


    第(2/3)页

    一个国家的国王,不可能置整个国家于不顾,以举国之力去资助一个西行的僧侣,原因只是爱惜他的才华。

    这种说法,有一点儿像是自吹自擂。

    而最值得疑惑的是,当玄奘回来的时候,并没有履行他当时对鞠文泰的诺言。

    玄奘当时答应鞠文泰,在取得真经回到高昌国时,会在高昌讲经三年。

    但他回来的时候,甚至都没有进高昌国。

    至于原因,《大唐西域记》中只是一笔带过。

    说当时唐朝对高昌大举进攻,高昌国正处在战乱中,鞠文泰生死不明,然后玄奘便改道离开了……

    而这里,便有一个不合常理的地方。

    华夏从古至今的道德标准,受人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得道高僧的玄奘,应该应该深明这一道理。

    而对于一个倾尽所有,帮助自己的恩人,而且还是自己的王兄,这种冷淡的态度,非常不合常理,让人感觉很不对劲。

    陈智反复的将这本《大唐西域记》看了十遍之多,将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看了,用心理学的角度,来对撰写者进行人物画影。

    首先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真实和严谨,撰写者非常真实的描述他一路上看到的每一处景致和当地的民俗风情。

    但是从一个正常人思维的角度上来说,这本书撰写者,感情线有些混乱。

    玄奘本身对佛学非常的虔诚,可以控制住自己所有的欲望,温顺悲悯,对人谦和有礼,这从他对事物的理解和所谈所想上,就能够看得出来。

    而有些时候,他的所作所为却变得很怪异,不合本性,可以说,非常的暴躁和不理智,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用句现在心理学语言来形容,就好像一个有多重人格的心理分裂者。

    [大唐高僧,你另一个面目到底是什么呢……],

    陈智最后一次合上这本册子之后,心中默默的想着,

    [看来,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证明这件事的真假了。]

    之后陈智迅速的给天法寺的旦玄打了一个电话,当时正值半夜时分,当旦玄接听电话的时候,陈智非常直接的将这个结果告诉给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