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骄狂奸雄,强行出兵(下)-《大魏能臣》
第(2/3)页
……………………
曹军大营-中军帐内,萧逸、庞统相对而坐,争论不休,因为二人在战术上,发生了剧烈冲突!
萧逸主张先打刘备,解决大军侧翼威胁,占据江夏郡北部,而后与周瑜的人马,形成隔江对峙之势,利用兵力、物力上的优势,活活的消耗死对方!
至于攻打刘备之事,萧逸更是主动请缨,大耳贼虽说一败再败,仍有四万多人马,麾下文有孔明、徐庶出谋,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统兵,实力上不可小觑,如果别的将领前往,恐怕不是对手呢!
庞统的意见相反,认为曹营该集中兵力,攻打对面的江东军,至于驻扎西陵城的刘备,根本不用去理他,道理也很简单:周瑜强、刘备弱!
如果进攻刘备的话,周瑜实力强大,必然会出兵救援的,曹军就要分派人马,同时对付两个敌人!
相反的,如果攻打周瑜的军队,刘备力量很弱,只能勉强自保,并无余力支援,曹军就对付一个敌人了!
只要消灭了周瑜的军队,江东六郡唾手可得,那个时候吗,刘备不战自败矣,不是拱手投降,就是流窜荒野!
二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争吵了一个多时辰,大帐顶棚都快吵翻了,也没分出胜负高低,面对这样的情况,曹操既喜且忧、心情复杂!
喜的是,庞统不愧是凤雏,谋略、手段、口才皆有过人之处,有他来制约萧逸,自己可就放心多了!
忧的是,如今大战在即,两位重要辅臣之间,却发生了剧烈冲突,这对后面的战事,必然产生不利影响!
更加为难的是,两人陈述的战术,各有道理、各有优点,又似乎都掺杂私心,让人很难抉择出,究竟谁优谁劣?
凭心而论,还是萧逸‘先刘后孙’的战术,更符合眼前战局,曹操心急不假,头脑一点也不糊涂,知道自己的军队都是‘旱鸭子’,冒然与水上蛟龙争锋,绝没有好果子吃的!
可是从长远考虑,自己要扶持庞统,制约萧逸的权力,才能保证曹家江山安稳,这就必须力挺庞统,让他有机会建功立业,树立起个人威望!
否则的话,没有足够战功匹配,庞统就是才华横溢,也无法坐上高位,更别提制约萧逸了,可是先打江东军,又着实没有必胜把握!
因此上,曹操反复考虑,采取了折中之策,主力人马留在乌林,与江对面的周瑜决战,另派出一支人马,去进攻刘备的军队!
至于统军人选,肯定不能是萧逸了,而是派了夏侯惇、夏侯渊、统领着八万人马,攻打江夏郡治所--西陵城!
担心他们斗不过孔明、徐庶,又派了谋士刘晔随行,也不求速战速决,只要利用双倍兵力,牵制住刘备集团就行了,孙、刘无法合兵一处,就是最好的局面了!
“孙权虽是江东之主,然而六郡精兵猛将、大小战船,皆在周瑜掌握之中,称的上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