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让小世界较为先进的现代文明走向衰败,绝大部分生灵都在这场浩劫中死亡。 仅有不到1%的极少数生灵,躲藏在地底苟延残喘。 这意味着不朽病毒加入战场,类似的危机也有可能出现在地球。 顺着入侵势力搭建,对接地球的空间隧道,降临地球。 地球联盟各族成员长期弱灵气环境下生存,身体素质非常差,面对不朽病毒的感染,毫无抵挡之力。 或许要不了几天,整个地球都将沦陷。 这比小世界入侵势力还要可怕。 星网显然计算到了这一点,所以要求他启动空间传送阵前,学习关闭空间通道的相关技术,杜绝潜在风险。 事实上,月蚀族就掌握有简单的空间封印技术。 但这类技术,根本无法和帝冢村图书馆里的技术相提并论。 为了封印空间隧道的计划更好的进行,他需要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让即将登场的封印变得更加牢固。 这次战争也将从两个层面进行。 线下封印防御,线上天灾重拳。 线上最不需要担心,无限的容错率不存在失败的风险。 哪怕传送死亡率高达50%+,但对玩家而言毫无威胁。 传送失败就意味着刷一小时论坛,看一小时直播。 死亡甚至被论坛玩家戏称为防沉迷系统,强制玩家休息一小时养精蓄锐。 但与线上不同的是,线下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演变成席卷全世界的灾难。 脑超频状态下的阿岚就像是一块海绵,不断摄取着空间学知识。 每学一段内容,他都会将这部分知识编辑在论坛,让观看直播的星网进行记录。 同样是学习,哪怕是开启脑超频,他也没法和星网相比。 现实中的布局会由星网亲自安排,他只需要学,但不需要上手操作。 时间在学习中流逝。 一天后,一条金色弹幕在直播间划过: “16号,学习结束,接下来有两个任务交给你。” “第一个任务,等待我的通知,启动空间传送阵,然后前往论坛造势,具体方式可以这样……。” “第二个任务,尝试前往小世界从源头破坏空间传送阵……你的尝试大概率会失败,但并不会影响接下来的计划展开。” 收到星网的回答,阿岚当即点头: “明白。” 星网发来的消息,全是数字内容。 并非文字形式直接呈现在直播间里。 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直播间里或许存在其他种族的玩家,读取到这部分信息后产生疑惑。 现在即便是萌新玩家,只要开直播必然会有云玩家涌入。 最冷门的直播间都能有数千玩家同时观看,哪怕是这名玩家什么都不做,躺在彩雾海岸沙滩上睡觉。 怪物世界的热度,让直播间里的直接沟通很容易暴露许多信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星网前段时间编写了一本字典,每一个数字对应字典上的一个文字。 还要求他们执政官,将整本字典的内容全部背记。 目的正是为了在游戏里即时沟通,不需要反复下线,以此增强沟通上的效率。 明确自己接下来的任务后,阿岚当即起身离开图书馆。 准备前往彩雾海岸地区查看空间传送阵的情况,尝试再调试一番,提高传送成功的概率。 早期他在论坛看到过一则背景资料补充帖。 里面描述的是极乐之主创造极乐玩家的早期过程,其中就提到了令他印象深刻的一点。 极乐玩家体系的第一轮内测,招募了20万个极乐玩家,结果有三个死在了空间逆流中。 普通玩家看到这里,内心不会有任何波动。 但他却清楚知晓,怪物世界并非游戏,真有3名玩家死在了进入游戏的过程中。 可以肯定的是,极乐之主完全有能力搭建更稳定的空间隧道。 但内测招募时却随意搭建了一条节能版空间隧道,这就证明极乐之主根本没将故乡世界的生灵放在眼里,好似蝼蚁般随意摆弄。 他倒是不觉得这个行为有什么问题。 亿万种族汇聚的怪物世界广袤舞台上,每个种族都有独特的生存逻辑和行为准则。 但无论是高等文明还是弱小势力,都是以本族利益为核心驱动力。 极乐之主的行为,正是这种主流逻辑的体现。 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其他种族,甚至将整个小世界当作筹码。 拳头大,就是真理。 但他还是觉得,极乐之主完全有能力创造更好的条件,内测阶段正是推广的绝佳时机,为何连细节问题都没处理好。 事实证明,公开招募极乐玩家的模式,极乐之主没能走通。 最终改为了现在的死亡空间模式。 当时内心的吐槽,好似回旋镖。 对比极乐之主,传送20万玩家,死3名玩家的比例。 他创造的空间传送通道,简直就是断头铡。 死亡的概率比不死的概率更高,每两个玩家进入传送阵,就有一个被送上断头台。 趁着计划还未开始,他想试着把传送成功的概率再提一提。 哪怕能降1%死亡概率,也是不错的进步。 就在阿岚为此忙碌之际,现实中的布局也随之开启。 星网利用太空的地面观测站,对空间裂隙进行精确定位,随后启动部署在近地轨道的能源供应设备。 这些设备的造型像是一颗巨大的菱形晶体,表面铭刻着复杂的能量灵纹轨迹。 随着指令下达,菱形晶体从轨道上脱离,如同一颗颗流星般向地球表面坠落。 星网的网络感知中,实时显示着供能设备的降落轨迹,并进行调整。 数分钟后,第一批能源供应设备精准降落在空间裂隙周围,形成紧密的包围圈。 充能设备悬停在空中后,表面的能量纹路逐渐亮起,释放的能量波动在空中交织,形成近乎隐形的能量网络,将空间裂隙完全笼罩其中。 紧跟着第二批能源供应设备落在空间裂隙附近的海面,沉入海底,表面的能量纹路闪烁后,释放能量波纹。 海底工程机器人在接到星网的指令后,携带海底电缆迅速对接供能设备,形成一个稳定的海底能量供应网络,释放的能量波与高空的充能设备对接。 第三批能源供应设备降落在空间裂隙附近的数十座岛屿。 设备嵌入岛屿地表,释放的能量与空中和海底的充能设备对接,形成三相连接后覆盖空间裂隙的立体能量防御。 第一层封印的部署完成。 星网智脑按照阿岚在帝冢村图书馆中学到的知识,对能量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以此提高封印屏障的强度和稳定性。 就像是冠军斗士教导的能量释放方式。 相同的能量,使用方式不同,最终产生的效果差距巨大。 调节上,首先是对能量节点进行重新配置。 原本均匀分布的能量节点被星网调整为更复杂的网状结构,节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短时间内就经历了多次重组,不多时便调整至图书馆书籍中要求的精确程度。 顿时反馈数据显示,新能量网络无论是能量流动效率得到了3.7倍增幅。 随后,星网开始调整菱形充能设备的能量输出频率,优化能量流动的节奏。 调试过程中,能量在网状结构中的流动形成了一种自增强效应,维持封印的能量损耗也跟着降低了12.23%。 初步结构完成,接下来是第二层封印。 这一层封印的核心是进一步增强封印屏障的强度,给屏障增加一种自我修复机制,用来应对可能出现高强度能量冲击。 设计灵感来自帝冢村图书馆中学到的封印结构知识,结合月蚀族的科技,尝试形成一种全新的能量结构。 星网操控下,月蚀城内最新打造的能量晶石在飞船的护送下达到指定地点进行投放。 在第一层封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能量回路系统。 这个回路系统由多个小型能量节点组成,分布在第一层封印的各个关键位置。 在局部区域形成独立能量场,进一步提升封印强度。 就像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过多个小型节点的协同工作,确保能量能够高效覆盖整个封印区域,起到支撑和辅助的作用。 不断的重组排列后,星网尝试激活。 小型能量节点继续释放能量波动。 这次尝试,很轻松便与第一层封印网络完美对接。 能量回路的激活让封印屏障的整体强度大幅提升,能量流动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随后是自我修复测试。 操控飞船对封印节点进行破坏性进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