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刚才只是被赵子龙一个眼神望着,就让他们浑身颤抖,这说明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啊?胡起心中就不由后怕起来。 “赵子龙!你上台来说一下吧。”这时候台上的唐志新叫道。 看到赵子龙在迟疑,王忠问道:“兄弟!你怎样?” “放心吧,只是上去说几句而已。”孙剑望过来,鼓励道。 “赵子龙,你能上战场杀鬼子了,还会害怕站在台上说话?”吴新以为赵子龙不敢上去,沉问道。 “我没怕。”赵子龙轻轻摇了摇头。 他望着唐志新,忽然想到历史上记载一些当年南京撤退失败的分析。 那些资料说,唐志新虽然在指挥南京保卫战时期,拒绝了日军的诱降,坚决表示固守,其抗敌的表现,是无可争辩的。但是,他在指挥南京卫戍部队撤退的问题上,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就因为唐志新对战局判断失误,在被日军攻破城池的前一天才开始下令撤退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又因为各部队之间的联络不畅通或中断,指挥系统已经瓦解,错过了最佳的撤退时机。所以,他发布的命令,只有那些在会场的军官知道,其他人并不知情。 “嘿嘿!那个赵子龙真不敢上去演讲了。”胡起看到赵子龙仍站在不动,不由暗自高兴起来。 可是,当他目光与赵子龙一接触时,顿时身子又是没来由地一僵。 再看了看胡起等这些军官,赵子龙收回目光,轻轻摇了摇头。 他也知道,当年南京大撤军的失败,固然有唐志新的责任,但更多的是胡起、沈从年这些军官没有执行命令的原因。 当年一接到撤退命令,就有一部分高级军官就在会后独自悄悄逃过江,根本没有通知部队的官兵。 因此,没有高级将领执行命令,就没有人去组织指挥撤退,从而造成了大批部队未能成功撤退而滞留南京,最后大部分国军被日军屠杀的严重后果。 那十多万士兵的死,与这些军官有莫大的责任! 但随后,赵子龙就想到,自己不是要找唐志新说一下如何安排南京城老百姓的撤退吗? 既然现在有这个机会,自己为什么不去抓住? 如果能够让那些军官能够执行撤退命令,或者或者多坚守一段时间,情况又会如何? 赵子龙走上前台,他看着台上的各位军官。 身边的唐志新笑着问道:“赵子龙!你和大家说说你杀鬼子的事情吧。” 赵子龙微微皱了皱眉头,转头望着唐志新。说道:“多谢唐司令给我这个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