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池仇吃地一笑,看了吴老汉一眼,乐呵呵地道:“老伯,无妨的,既然这酒我动了,我买下就是了。你安心吧,我不会跑,这酒又是什么?”池仇拿起另外一种红酒,一看乐了,另外一种红酒的名字叫做“张裕”。 “这张裕葡萄酒又是多少钱?”池仇心中畅快,不免打探道。 “这种倒是便宜一些,一两银子。”吴老头见池仇发笑,心中也轻松一些。 “帮我开一瓶。”池仇笑道,示意先开手上这瓶。 吴老汉确认无误后,将红酒开瓶,醇红的液体瞬间弥漫出浓厚诱人的芬芳。 张裕是著名的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三百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的序幕由此拉开。据池仇所知,鸢都也就在烟台附近。任何一个穿越者,都有改变历史,甚至恶搞一下的小情绪,说的好听的“不抄枉作穿越人”,说的不好听,满足一下自己的小趣味。池仇就很愿意给河套部落送来的金珠银珠们起一些名字,一来她们的名字不是这个唯乙拨里金珠,就是阿勒淑里银珠,太复杂,池仇一开始还很开心的给她们命名“紫鹃”“袭人”啥的,甚至还想起“宝钗”“银钗”,可惜太过货不对板,后来也就慢慢失去了兴趣,毕竟有些事情还是需要一点点意境。 说道抄袭,池仇也不是不会抄诗词,只是来整日里在沙漠里吃沙子,对着一帮文盲,抄了也白抄。 后来到了关中,才发现,有些不能乱抄,“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前有珠玉,又有“大抄家”贾东坡,“小抄家”赵奇,池仇也不晓得哪些诗句还可以假冒“原创”。 这里有几个小问题,池仇有些纠结,单单《全唐诗》“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3卷。 《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章近两万首。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增收词人百家,词作四百多篇。 五岳大陆公元700年前后大灾大难,李白、杜甫、白居易估计死于兵祸,苏轼、欧阳修等父母祖辈亡于兵祸,并未出世,更别提什么纳兰、伯虎了。华夏诗词万马齐喑数百年,等到贾东坡时代,唐诗宋词才掀起了一个小高峰,然而靖康之变后,又衰败了,大量的名词名句并没有诞生。 然而,池仇一个普通士兵,知道的诗词大多是名诗名词,顶天了不超过百首。且不说这百首里,已经问世的又多少,其中大部分还有不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其他的估计他都忘了。 再比如《琵琶行》估计他只晓得“大珠小珠落玉盘”,甚至连 前面的“嘈嘈切切错杂弹”都背不出。 当年进了关中,池仇曾遥望汉中,吼了两句“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后就卡壳了。这文化人不好卖弄呀! 最后池仇在长安青楼做足了准备,大抄特抄了千古绝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结果被一众青楼花魁们背后笑话沙雕沐猴,命人探查一番,才晓得这世界有一个贾东坡的千古人物,从此池仇再也不敢涉猎“文化人”这一领域了。 毕竟文化人有文化人的考究,就算一时半刻能糊弄人,一旦命题,绝对打脸,关键池仇能够记住的好诗句,贾东坡用了一些,传奇太宰赵奇用了一些,还有一些“佚名”诗人也用了不少。五岳大陆又没人帮你整理归纳,做个“知网”。池仇实在不晓得哪些诗句已经被人“借鉴”了,哪些还没有,总可能把每一本诗集都背一遍把, 万一弄错了,一些名妓才女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还是安心做“项少龙”吧,偶尔能够有点小得意,平素照顾下身边亲友,致力于造福一方百姓就挺好的。 这葡萄酒命名为“张裕”,池仇到不觉得侵权,毕竟鸢都也在烟台,权当给张弼士先生致敬吧。 说起来这个鸢都普家也有点意思,创始先祖普庆公是个牛人,当年葳澜公国实力衰退,莱地有人造反,无力东征,便让他孤身一人前去平叛,此人散尽家财,在鲁地招募落魄骑士,仅仅数百人,历经多年横扫莱地,建立鸢都城。葳澜公国食言,并不给他和他的骑士们奖赏,他就自立普庆公国,册封随他而来的鲁地骑士为勋爵,世人称之为“普鲁士团”。 池仇曾经考据过,认为这个“普鲁士团”绝对是机缘巧合,并非刻意剽窃“普鲁士公国”,两者真的很相似,一个建军比建国要早的公国就这么出现在东陆大地之上。但现在出现了“张裕”,让他认为这里面似乎并不像他所想的那么简单,可能有一个隐藏的“同伴”需要他去发掘,不管他是已经作古,还是健在,池仇对“普齐公国”兴趣骤然而生,对两月前将他击败,让他见识了自己亲兵战死的仇恨,瞬间少了许多。 池仇沉浸在葡萄酒的醇香之中,思绪悠扬,不自觉的吟道:“葡萄美酒夜光杯!” 稍稍醒了一下酒,叹道:“你这瓷杯也太不应景了。” 吴老汉哪喝过这酒,什么醒酒也好,玻璃杯也罢,更别提啥高脚杯了,他一脸懵逼,讶然道:“我等小店,哪里有啥夜光杯,小老汉只听闻过夜明珠,夜光杯是什么宝贝?”他回首征求众街坊,旁边个个都在摇头。 “葡萄美酒夜光杯……下面呢?” 池仇身后传来一女子声音,如银瓶乍破,刹 那间让屋里显得诡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