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里要简单说明一下,当年的沛城所属的诸侯自称沛侯国,所控地区除了沛城还有丰城、马庄、魏庄等地,主要治所虽在沛城,但事实上沛城在法理上归属于他辖下的沛城伯李氏一族。而晏淬也只是宴家派驻到沛城行使管理权的第四任城守代。 起初沛城还属于交界之地,宴家赋予了沛城城代极高的职权,管军管政,第一任沛城城代是上马能冲锋陷阵、下马能知世理政能臣,长期对彭城领主蚕食,逐渐将边界南推,第二任也是如此,最终宴湖的南线以铜山城为主城,沛城逐渐成为腹地,但前两任负责军政的城守,极力压缩原城主李氏的权限,虽然第三任城守代有所缓和,但沛城李家已经逐渐成为宴湖普通的贵族,族中许多人都以经商为主,而李远的家族就是其中的一支。 留在沛城的李家宗家,守着家族宗祠,日子甚至不如这些支族、庶家,但随着铜山城的壮大,沛城军政一体的政策有所缓和,劳军重担降低,经贸发展,各个支族经商后财富增加,按俗约有一定比例收入反哺宗家,加之李家一向亲善宴湖,当年沛城领主归顺也有李家在其中劝说,民间威望颇深,沛城李家的宗家在沛城的日子也逐渐好起来,比不得以前显贵,也无军权,但也算是比较富裕的大家族,在沛县也很有地位。 反过来再说那晏淬,此人是第三任城守的儿子,虽说是宴菟儿的族侄,年纪却比宴菟儿要大些。河间诸侯数百年来因为庶流、庶家崛起超越宗家的事情层出不穷,以往的分家分姓的制度不再沿袭,而且庶流即便委以重用,一般也不会裂土封城,仅以城衙的官制委派,方便领主随时更换官吏。 晏淬之父在沛城的施政颇得人心,却在任上因救治水患病死在堤坝之上,晏淬当时接过父亲遗志,上坝抗灾,率领沛城百姓渡过危机,沛城人上万民书,希望他能够子承父业,继续管理沛城,加之当时铜山城已经颇具规模,驻军南移,宴菟儿父亲于是收了沛城城守的军权转到了铜山军营,委任晏淬为沛城城暂代。 晏淬也算兢兢业业,几年后城代转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沛城知守(城守一职属于军政统管,知守相当于县令,河间的官制比较复杂,各诸侯皆有区别,赘述),到如今也在沛城做了将近十年。在他治下,沛城百业兴旺、开矿修路、商贸繁荣,功绩在沛城、宴湖本领皆有口碑。 这晏淬治理沛城,前后十余年,夜不闭户不一定做得到,路不拾遗还是可以的,也就是说沛城治安良好,三年前一场大火,晏淬还借此机会改良了沛城城区的建筑结构,在旧址之上重建的民房皆是石屋砖瓦房居多,并且制定的《坊间民居考》堪称规划设计的一大进步。 为何说这是宴菟儿的私事呢?其实要从此事原委说起。 前几日,宴菟儿的金香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沛城李家的李过,也就是前面所说李家宗家的家主。 据他所说两年前李家突遭大火,夫人和三个儿女以及两个婢子被活活烧死,此案李过殇妻失子,祖屋宗祠被烧,绝对是个苦主,突然来到金香园,表明身份,宴菟儿心头一软,就与他相见,原来那李过自从两年前大火之后神情恍惚,略有疯癫之状,一口咬定这晏淬是当年纵火之人,原因就是贪图自己夫人美色,意图豪取,趁他不在家之时入室行凶,为了掩盖罪恶,一把火毁尸灭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