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佛教,在西域得不到贵族的支持的情况下,对下层百姓的盘剥愈发严重,甚至以指定某个部落给某个佛像镀金,就能让那个部落世世代代成为大部落为诱饵,让他们去攻打异教徒。 沙亭部崛起之后,为了对抗外来宗教,曾对佛家进行了扶持,但效果并不好,已经将自己底线一再下沉的佛教,很难再回归到本源了,那些高僧在得到沙亭贵族的财力支持后,依然不愿意放弃对普通百姓香油钱的要求和盘剥,而且仗着贵族的支持,比之从前更显霸道甚至肆无忌惮,西域各种宗教和因宗教产生的部落冲突愈发严重。 这首诗,池仇前世看到之后,就记得很清楚,一针见血。 比起另外两个异族宗教,佛家对财富的需求可谓赤裸裸、血淋淋。他曾坚决反对亭皇复兴佛家,并以此劝诫过亭皇。 “写的好。”宴菟儿眼神落在池仇身上,竟然有大白天闪星星的感觉:“这诗你作的?” “你信嘛?”虽说这是七八年前他就曾在部落会议里说出来过,不过显然那些“榆木疙瘩”的牧民们并不会传颂。 “信!”宴菟儿对池仇充满了好奇和谜一般的信任。 “其实不是啦,说是从西域那边传来的,那里的佛教盛行,僧人们动不动就给佛祖镀金,有位部落的少年英雄就写了这个,劝诫亭皇,后来传到了关中,南阳,估计还没传到你们这里吧。” “哦?这倒是有可能,真不是你做的?西域沙戎也能作诗?” “额,听说沙亭部落先祖也是汉人。”池仇试图解释。 “先祖?哪个先祖?在沙漠里呆了那么多年,还不成了傻猴子了。”宴菟儿不信,她嘴中的“傻猴子”估计是“沙猴子”的意思。 歧视其实一直都存在,无论地域、民族、省份、甚至不同足球队的拥护者,相互间都长期对立,池仇很不喜欢这种,但也无可奈何。毕竟“大同社会,相敬如宾”并非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它跟人的素质和环境甚至欲望都有关系。 不能对西域的事情表现的很清楚,池仇耸耸肩,表示不知道,想依托沉默,尽早结束这个话题。 “不管是不是你写的,你能背下来都是厉害了。”宴菟儿依然很痴迷。 额?这是什么道理?此事许久以后池仇才明了,大灾变之后,古唐的唐诗文化掐然而止,想想也是,整个社会都只为求一口饱饭,哪有功夫作诗?况且,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都消失在茫茫人海,古籍文典损失巨大,五岳大陆文风一向不盛。虽然有不少“同伴”或多或少的传颂出几篇千古佳句,但汉字简化、白话文和普及拼音运动,让许多人对诗词更加陌生。 哪怕宴菟儿这样的秀女,也觉得作诗背诗是件不大容易的事情。 语言环境不存在、意境也大不同,五岳现下的文化复古,更多的是在服饰方面,而非语言。 宴菟儿愣愣的看着池仇,池仇试着喊了一声,依稀听到了男人的声音,声音不大。宴菟儿回过神来,看了他一眼,垂下头,目光落在自己脚尖,咬了咬下唇,久久不敢抬起。 小妮子看自己的眼神有些子不对,一首普通的诗词而已。可惜池仇低估了情感的不可预见性,在对的时间、对的人,一个人住进别人的心里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 “县主,你在听吗?我有话对你说。” “什么话?” “那个李远,李校尉托我带句话给你。” “什么?”宴菟儿一听,立马开口道:“别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