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又怎么样?”丁飞烟急火攻心,啥也顾不上了。 “两个”宴菟儿盯着小沙弥:“啥时候走的?” “午时送餐的时候还在,方才送夜食的时候不见了,留了个字条。” “什么字条?” 小沙弥哆哆嗦嗦拿出字条,他并不识字,值得带回来给师兄们参详。 宴菟儿展开一看,到没写啥,就是听闻兖州战火平息,决定上路,多谢款待而已。 丁飞烟也听出其中玄机,见字条写的简洁,并无不妥,她狠狠地剐了池仇一眼, “我明白了,明白了。”池仇吼叫:“赶紧捉了那两人,他们就是那贼人。” “咦,你确定?” “确定” 原来这池仇初到此地,语言虽不是不通,但语言习惯大大的不同,在河间,男子们大多蓄发,为了固定发饰,有各种方式,有汉代的人常用的拿块布简单包裹发髻的方式称之为幞巾,也叫汉巾;在上部作小小突起,微向前倾,用二带结住,后垂或长或短,一般称之为幞头,也叫唐巾。还有一种,头上缠绕网巾来固定头发,称之为幞兜,也叫做明巾、明兜。 一般说来这三种都叫幞头,因为民间百姓多数用的简单的最简单的幞巾,所以幞头一般口语里专指这个。 案发之时,池仇嘴中描述两人带着幞头,大家皆以为就是百姓常用的幞巾,居住在普救堂的男子大多如此,可事实上那两人穿的是幞兜。 小沙弥嘴中所说两人乃是行商,本就是要到兖州去,听闻那边在打仗,借宿普救堂香舍,毕竟这里疫病流行,医馆更是如此,平常也很少出来,锦差盘查也就草草问了几句,并无盘查。 池仇这几日虽然还未弄清幞头、幞兜的各种民俗,但也感觉到所带之人各有不同,显赫一点或者说有身份的人比如文士、武士、官员、胥吏都有各自的幞冠,而不少武人,江湖人和商人大多选择幞兜,以固定发饰,避免杂乱,长期在外,这种装饰也较容易打理,当然也有将就点的百姓喜用。今日与丁飞烟、宴菟儿分析案例之时,丁飞烟曾指出幞巾和幞兜的区别,当时池仇不过是一听而过,没反应过来,此时小沙弥说走了两个行商,又想起当时丁飞烟的话,才恍然大悟。 “你确定两人就是贼人。”宴菟儿抓住池仇的手腕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