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或许就是识事、处世之道。 近些年,马三也时常看一些书,有道家的,有佛家的,也有西方哲学的,自然对人生的体悟积累了不少,本应不再去“执着”,可是,其它名利他都可以不在乎,唯有这杀师之仇放不下。 得知“邙山鼠”与“王蛇”很有可能入秦掘墓之后,马三就即刻去了上海打探消息,五十万的现金花去大半,才探知他们的目标可能在这渭北平原上。 此处的“渭北平原”并非广义上的渭河平原和关中平原,而是特指渭河咸阳和西安段以北几个县,包括礼泉、永寿、泾阳、淳化、乾县等,是陕西省古墓最为集中、墓葬级别也最高的地区。 进入这渭北平原以后,马三先后到过5个县城,56个乡镇,近千个村落,寻访过数万人,这才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 有一个上海口音的青年人,在永寿县以绘画写生为名四处游历,并常常去那人迹罕至的沟壑中,鬼鬼祟祟。 显然,这与“王蛇”的相关描述已经很接近。 就这样,马三住进这了永寿县招待所。在当时,这个招待所是永寿县最高级,服务最好的宾馆,也是一些官员和外地大客商来永寿的落脚点。也正因为如此,很少有警察和闲人来此骚扰。 当然马三住到这里,并不是因为这里条件好,而是因为那个上海口音的青年人就住在这里。 几次有意无意的遇见之后,两人有了眼神的交流。 通过对方的眼神,两人对各自的身份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他们不是绘画写生的老师,也不是寻亲访友的远客。在一次短暂的交流之后,他们确认了各自的怀疑,并判断出他们是同行,都是盗墓贼。 只是马三多了一个判断,那就是这个上海的青年人并非他要找的“王蛇”。因为他的身上,缺少了成名盗墓贼所特有气息。而这种气息,既无法模仿的,也无法隐藏。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座谈类节目,年轻漂亮的女主持人与七八位应邀嘉宾你来我往,妙语连珠,惹得台下观众掌声不断。就在中场休息时,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嘉宾找了主持人。他说,那一位身着黑色T恤的嘉宾是一位警察。而在节目结束以后,这位被认为是警察的嘉宾也找到节目主持人,亮出了自己警察的身份,并声明那位五十多岁的嘉宾就是一名小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