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工人利益高于一切-《春风1991》


    第(2/3)页

    果不其然,一阵铺垫之后,温铁军说,“小姚,境外将近两千公里的管道,要在三年之内建成,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是肯定要增加施工规模的,你看看这样行不行,给我们一段总包,不要多,就五百公里,我保证肯定高标准地按时完成。”

    姚远反问,“胜利油田的改造不搞了?”

    石油总公司成立集团有限公司之后是有好几个大动作的,对胜利油田的技术升级改造就是其中之一,目的是增产。可见国内石油需求量的剧增首先就从供应端反映了出来。

    温铁军要拿五百公里管道的总包,要按时完成建设的话,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势必影响到胜利油田的大改造计划。

    除非他再分包下去。

    温铁军笑着说,“我也不瞒你,我打算分包下去,我们负责技术和质量监督,施工由分包商来做。”

    姚远不由的摇头叹气。

    总包、分包制度还是来了,手握各种特级资质的央企在未来不再会有施工队,拿到工程之后往下分,分包商再往下分,真正动手干活的是民营建筑公司,也就是二十年后的包工头。

    说白了,就是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用自己的双手让华夏成为了基建狂魔。

    这一天迟早要到来。

    而这恰恰是姚远不愿意走的一条路,在他看来,这是对工人的一种变相的剥削,更不要说这些层层往下递的模式所带来的欠薪事件,包工头跑路,甲方资金没有按时拨付,分包商拖延支付,等等等等。

    最终受苦受难的是广大工人和农民工。

    春风集团旗下工人最多的是百年集团,旗下有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紧随其后的是高速发展中但亏损上升的逆风物流,姚远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列入企业编制,绝对不允许采取外包的形式交出去。

    姚远严肃地说道,“温总,我不打算采取总包分包的方式建设巴克线,无论是境外的还是境内的。如果你们想多赚点外汇,可以用境内的工程来换,我给你换成境外的,用美元支付。”

    “我当然希望能够赚外汇,可是你这么做成本会很高的。”温铁军提醒道。

    姚远说,“我宁愿承受高成本,也不会把风险转嫁到一线工人身上。你应该看到层层分包外包的风险的,越到底层需要承受的风险就越大,一线工人是最脆弱的,这里面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拿命换来的酬劳。”

    温铁军沉默了,他当然清楚这里面的风险在哪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