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渭南大势-《大唐农圣》


    第(3/3)页

    不过,商人都是精明的,很快,他们就想通了一些事情,既然孙享福将他们这些人召集过来,还出言点醒了他们,那么,肯定有一些能够使大家双赢的办法。

    其中,木材商人章江道,“孙都督定然是有妙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等若有什么用的着的地方,孙都督尽可吩咐。”

    话说的很客套,倒是给了孙享福一个接着说下去的台阶,笑着接过话道,“你们此前往来渭南做生意,其实已经赚到了一些资本,却为何没有抢先在渭南建立仓储呢?

    要知道,一但你们有了仓储,就能够将更多的货物囤积在这里,随时满足各个工厂的需求,这岂不是提升你们很多的竞争力?

    另外,你们还可以直接守在码头,吃下那些后来的商人零零散散拉过来的货物,囤积在仓库,然后大批量的销售给各大工厂,保持住你们的供货优势,还能在中间赚一些差价,岂不是妙哉?”

    目前的情况就是,这些商人的东西一拉到渭南来,就直接进了各大工厂的仓库,结了账,他们将一部分钱存在钱庄,还有一部分钱,拿回去用作成本,总的来说,运作还算正常,不过,他们赚的那部分钱,没有投资出来,长此以往,会累积的越来越多,对于流通不利。

    孙享福用这个他们心动的条件为诱饵,就是为了让他们把钱花出来,搞活市场,同时,也相应提升一些他们的竞争力,让各大工厂运作起来更省力。

    仓储就不可能是小打小闹的,做小了,屯不下多少东西,做大,那么,造价就高了,它不仅会让这些商人把赚到的钱花出来,还会让他们欠下钱庄一笔贷款,然而,为了自己的生意能够更加长久,好做,他们又非常有必要建立这个仓储,所以,孙享福接下来,又帮股东们回笼了上百万贯的资金。

    加速资金的滚动,朝廷的税收会猛增,钱还是那么多钱,在所以人手里滚动几圈之后,就能变出很多东西来,真正消耗的,只是一些天生地长的资源,以及过期就会作废的劳动力。

    而随着春耕的结束,法部的官员将各种大唐日报上的信息宣读给了全国各地的百姓们知道以后,三四月的时候,各地出现了一次到渭南打工的大浪潮,在劳动保障处跟各大工厂签订劳动协议的工人,很快就突破了一百万,每天还在以几百,过千人的速度增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