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农业机械-《我的1982》
第(2/3)页
人们都买不起农业机械,生产农业机械的厂家,所以,在这个时候的经济效益都不是很好。
而且生产的农业机械单一,大家都生产差不多的东西,基本上全国各个省份生产出来的农业机械都是大同小异的,价格方面没有什么优势。
生产农业机械的厂家虽然很多,但是,却没有几家专业的大型农业机械的生产厂家。
品牌竞争方面,因为各个省市都有地方保护,没有形成一种大规模大品牌的农业机械,机械部农业机械司,虽然积极探讨国有农业机械规模化,但是,在这个时候的收效却不大。
李年耀坦言,中国地大物博,在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机械使用比率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要低很多,中国农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潜力相当大,真要是搞起来大型的农业机械生产厂,销路还是不愁的。
随着中国农村产业化进程推进,在今后农村使用农业机械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机械部这次合并之后,农业机械司已然是一个大型的部门,作为机械部当中农业机械的人员,李年耀很看好中国今后的农机市场,和李忠信的想法基本上是不谋而合。
但是,李年耀坦言,农业机械方面生产扩大化的弊端很大,中国地域广阔,农村的分布也比较分散,在购买农业机械方面,很难像城市人群那样集中购买,这就导致农村市场农业机械购买的差异性和层次性非常突出。
农村区域间购买农机的水平不同,而且农村平原、丘陵、草原、山川不同地形对农机产品的需求也不同。
农村即便同一区域内不同农户富裕程度不同,所以在购买农机时也存在差异性。
农村市场也具有层次性,大致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平原、西部内陆三层阶梯市场,这三层阶梯市场的农民们在农机消费上的消费心理、消费结构上也存在不同。
农村的农民由于较大多数还保留着浓厚的小农思想,而且农村比邻而居的居住特点也导致农民之间有着浓郁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往往一户农民有何风吹草动都会把信息传播给其他农民。
因此,一户农民购买了什么好的农业机械,通常很快别人家也会知晓并仿效,从而形成示范性作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