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主要也是担心苏锦绣。 柳承恩约了傅宏业和安崇明来家中坐客,苏锦绣亲自下厨做了几道菜。 三人几杯酒下肚,自然就放松了下来。 “贤弟为何不愿意去府学呢?” 按说,柳承恩是案首,小三元,他去府学读书,那是再正常不过的。 可是偏偏选择了回到县城,这一点,让安崇明百思不得其解。 他没有去,那是因为自己囊中羞涩,虽然府学里会提供一些条件,可是仍然得需要自己花钱。 所以,安崇明选择了再回到县学。 而柳承恩和傅宏业,显然都是不差钱儿的主呀! “关先生学问高深,越是跟在他身边,越是觉得自己所学不过九牛之一毛。能有幸得关先生指点,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而且当日在府城时,学政大人也曾问及了我们的先生,他提及关先生时,言词间俱是敬佩之意。” 傅宏业也点点头,“的确如此。关先生才名远播,咱们有幸得他亲自指点,将来必然不会比府学那边的人差的。” 安崇明听得有些兴奋,也觉得自己以后一定可以考中举人的。 一般来说,秀才中了廪生,就可以留在府学里继续读书了。 只是,还是要有一些花费的。 所以,很多穷人家的子弟,便选择了回乡继续读, 还有一些则是家中富庶,除了县学外,会再请先生到家中指点。 而傅宏业显然就是属于后者了。 他中秀才比二人早一年,正好,也是赶上了明年的乡试。 关先生才名远播,还有不少的外地学子,不远千里前来请教,可见这位关先生的厉害之处。 安崇明只是今日听到了宋秀才等人私底下的小话,所以才有些忿忿不平。 此时冷静下来,倒还是觉得留在县学里好。 有关先生做他们的恩师,是他们的福气。 他们这里气氛温馨,可是何府内宅,此时却是一片哀嚎之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