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谁为唐肃宗-《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2/3)页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这吴甡自开口以来,一直话里有话,让他摸不着这厮究竟是何心思。

    明朝自成祖朱棣以来,藩王一直受朝廷猜忌打压。

    大明藩王固然还有许多特权,也能作威作福,但是在历任皇帝的默许之下,也十分不受大明朝野上下不待见。

    稍有越距,一旦被御史、督抚抓住把柄,就会被狠狠收拾一顿。

    而今天河南巡抚吴甡这番话看似在简简单单的“借钱”,其实却别有意味。

    既然有人想做李临淮,有人想做张睢阳,还有人想做郭汾阳,那究竟谁来做唐玄宗,    谁来做唐肃宗呢?

    原来当年安史之乱之时,    固然有李光弼,张巡和郭子仪等人忠贞为国,拼死抵抗,自然也少不了争权夺利,尔虞我诈。

    彼时唐玄宗李隆基逃离长安入蜀,太子李亨借机北上,在得到朔方军支持以后,在灵武登基。

    而当时郭子仪、李光弼率兵五万赶赴朔方行在谒见,两人分别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节度使。

    这事儿若是事后诸葛亮看来,分明那郭子仪、李光弼正是唐肃宗李亨的“从龙之臣”。

    河南巡抚吴甡此时此刻,语焉不详的提及这番话,究竟是何道理?

    其实这一番话,不要说周王朱恭枵发懵,吴甡自己也有点发懵。

    原来当初左督师朱燮元以“李临淮”自喻,以“张睢阳”激励山西巡抚杨文岳,不过是有话不好好说的文人习气罢了。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杨文岳这厮看着“张睢阳”这三个字碍眼,转手就派人转交给了右督师杨嗣昌。

    杨嗣昌脾性坚韧不足,骤然大败,正是心情沮丧之时,见信不由萌发死志。

    于是,他又顺着朱燮元的比喻抬了河南巡抚吴甡一手,称之为“郭汾阳”。

    好家伙,“郭汾阳”吴甡接到这书信,顿时展开了充分的联想。

    如今“顺贼”兵锋正盛,朝廷胜负犹在两可之间。

    大明胜固可惜,若是此战若败,定然帝星移位,天子蒙尘,到时候如天下何?

    既然李光弼有了,张巡有了,郭子仪和李隆基也有了,岂不是正缺一位“李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