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虽然临安衙门外的暴乱被李凡镇压下去了,但其他几个县却并没有这个运气。 随着干旱加重,庄稼成片成片枯死,闹事百姓层出不穷。 直到进入六月,红薯临近成熟,各县百姓还在折腾不休。 “老爷,永安县和花溪的百姓又乱了。带头的士子差一点点就又拔了红薯苗。这眼看着红薯就要丰收了,继续乱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张亮愁眉苦脸地说着最新消息,李凡的主意却全集中在了红薯上。 “红薯要丰收了?” “对。卢不冷说的,他去年种过,说差不多再过半个月就能收获了。” “好!太好了!” 李凡激动的站了起来转圈。 张亮小声提醒道:“老爷,可永安县和花溪县……” “派军队到地方各县,务必保证各县稳定,守住红薯!” 李凡果断做出决定。 六月下旬。 临近夏收的时候,随着临安百姓吃完手中存粮,灾荒终于爆发了。 朝堂上,重新入仕的王奇站在殿前,大声弹劾着李凡。 “陛下,听闻江东临安大旱,粮食颗粒无收,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各县更是多次发生暴乱。朝中为何没有收到半点消息?” “臣弹劾江东左布政使李凡隐瞒灾情不报,无故屠杀士子官员!” 林清寒皱眉看着王奇,不满道:“此事回头再议。” “陛下!李布政使所为关乎江东数十万百姓,如何能拖延?” 王奇高声打断林清寒:“臣请陛下严查此事,从重处罚!” 朝中群臣纷纷附和。 林清寒目光冰冷,看向督察院的方向:“曾岩,朕……” “陛下!” 王奇再次打断道:“曾御史与李布政使一向关系不错,若是让曾御史前去调查江东,只怕会落人话柄。” 林清寒脸色铁青,冷脸道:“那你待如何?” “臣请派刑部刘侍郎为钦差,前往临安。” 王奇不卑不亢拱手一礼:“刘侍郎家在临安,是江东人士,想来定然不会眼看着家乡遭难,定然会不会偏私,能够公平公正看待此事。” 刑部侍郎刘少知也站了出来:“陛下,臣忧心江东,愿往临安调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