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田米见他神色有变,忙劝道:“公子,小人看过样货,实打实的苏州锦,都是上等货,平日这些东西,就是在东京汴梁也紧俏得很,寻常人想买还买不到。” “只要咱们能买下来,就这个价钱,转运回去,少说也有一倍以上的利润,机会难得呀!” 有钱不赚王八蛋,领了留守司那些人马,将来还要扩充,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军粮还有那二十万担存粮做底,饷银却一刻也少不得。 高坎要走官家路子,自己的人马,当然不能克扣。 甚至饷银发放标准,还得要比官军更高,才好收揽人心,叫人死命报效。 按赵宋官家寻常军士饷银标准,一人一年是一万贯,兑换纹银也就是十两。 留守司的五百人都是精锐,将来高坎还要将他们当做扩军骨干来用,自然还要更高一些,少说得多个两三成。 如此算来,一个士兵一年饷银便要有十二三两以上,军官饷银更高。 高坎当下默算一番,就光这五百人一年的饷银怕就要在六七千两左右。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假若他只是东京太尉府的高衙内,平日自己随便去勾栏之地花天酒地一番,也要去个几百千两银子。 可是当下他不再是花花太岁,未来更不是,花钱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多。 八万贯的上等苏州锦布,转运东京,不费功夫转手便有同等的利润到手,就是按照市价兑换,也有四万两雪花银。 四万两雪花银是什么? 那可是六营精锐人马,合禁军一个军还多一营的人马饷银。 高坎沉思再三,心下终究有了计较,这趟生意无论如何也要赚才行。 便一拍桌子,沉声道:“你且去回他们信儿,就说这批锦布公子我要了,不过价码方面再谈谈,能压下多少算多少,银钱方面我来想办法。” “好,小人这就去!”田米即刻应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