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呼~” 吴文华深吸口气,再次问道:“还有吗?还看出了什么?” 这一刻,吴文华再看高义时,眼睛里明显多了几分震撼! 他也终于明白,高义为什么能发现雨夜杀妻案的关键破绽~ 就这份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缜密清晰的逻辑推理能力,说一句刑侦天才并不夸张! 再看高义,好似找到了感觉一般,再次开口道: “如果这次抛尸和第一次横桥路抛尸是同一时间发生的话,那么淮大的抛尸,无论是时间还是方式以及路线上都说不通。 所以,我断定横桥路为第一次抛尸,淮大为第二次抛尸,这里为第三次抛尸。 如此一来,凶手的抛尸路线基本清晰——将人体组织并不明显的肉块在横桥路完成抛尸,试图瞒天过海,在第二次抛尸时发现警方展开搜捕,所以慌乱下就近于淮大各处完成抛尸。 做完这些,凶手急于将剩下的尸体抛弃,所以开车来到15公里外的水云巷完成最后一次抛尸。” 都已经到丢弃头颅的地步,显然抛尸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 “……” 这一刻,高义侃侃而谈,周围却一片寂静。 以至于彭俊等几个在周边勘察的刑警凑过来的时候,众人都没有发现。 而这时,高义继续分析: “之所以说是开车抛尸,最大的考虑因素是路程~ 从前两次抛尸可以看出,凶手大概率距离抛尸点不远,而这次的抛尸也印证了这点。 因为不管你心理素质多强,在意识到危险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将危险远离自己,而不是继续把危险放到身边。 那些尸体,对凶手来说就是最危险的。” 所以对凶手来说,将尸块丢的越远越好。 越远自己就越是安全。 “基于这个判断,不难得出结论——凶手居住的地方距离横桥路不远,所以一开始选择抛尸销毁证据,发现败露后这才于此处,也就是15公里外抛尸。” 说到这里,高义环视一圈众人,丝毫没有因为眼前人职位高低,或者刑侦经验多么丰富而怯懦,反而像是他们中最资深的哪位,在向所有人讲述案件真相: “15公里,如此远的距离,凶手如果乘坐交通工具的话,气味极易引起周围人警觉,增加暴露风险。 如果是骑自行车的话,15公里,最少需要三十分钟。 将头颅这类大型人体组织携带在身上三十分钟,穿过15公里的路程,以凶手的谨慎更不会这么做。 至于步行,那更不可能!”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凶手是用车将尸体带到这里,从而进行抛尸。” 高义看向魏成业,无奈的耸了耸肩: “目前线索就这么多,也只能推断出这么多。” “也只能……推断出这么多?” 此话一出,旁边的唐正阳等人无不咋舌。 吴文华更是一脸愕然,好似看怪物一样的看着高义。 “哈哈哈,好!好!好!” 再看魏成业,将高义的分析线索快速整理后,激动的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足可见他对高义分析的肯定。 “对了,还有一件事……” 可就在这时,高义却突然指着地上的尸体: “这次的抛的尸体也有问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