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兵连云堡-《大唐官》
第(2/3)页
邢君牙很是感动,急忙扶起高岳,当即表态:马上我领神策军冲锋在前,段太尉侧击在旁,谭监军使督察在后,保证尚结赞派不出一兵一卒,去摧沙堡给高廉使添乱。
“逸崧,关键是奇袭摧沙堡的策略?”段秀实更关心这个问题。
高岳这时很有自信地微笑起来......
连云堡城内小厅里,高岳揭开了隔出内外的帷幕。
只见内里数名他的故吏正在来回走动,口中念念有词,询问着坐在正中央,一位头垂下的人。
那人眼睛几乎是贴在木简文册上的,可他很认真,每看一会,就把木简上的西蕃文字,译成汉话说出来,然后那些吏员就持笔墨,将其写在竖起的一面面版上。
这位,正是渤海国来唐的太学生杨曦。
他在唐朝的这么多年,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抄写各种佛经、典章,在这种枯燥的过程当中,杨曦已深通唐、天竺、西蕃、新罗等多国的文字。
而这些木简,正是苟头原之战时缴获自尚结赞的,里面有这位东道大论对军队、辖地的各种文牒。
通过对其的翻译,高岳一方已很好地掌握了尚结赞、马重英的补给路线,因为这些任务都被尚结赞麾下官员详细刻在木简上分发四方,留下影本在尚结赞营中,被白草军士兵缴获不少。
现在西蕃的补给路线是这样的:因华亭被唐军所占,陇山的几个关隘都受到威胁,所以尚结赞要求整个东道州郡的粮食、牲口都从会州过六盘山,集结于东麓摧沙堡,然后由摧沙堡分为两路,一路占大部分,供给尚结赞所在的平凉;另外一路,则走萧关路、安乐州,送至盐州,补给给马重英。
后一路,马重英将保护路线的责任委任给灵、盐的数个南山党项部落,即是西蕃人所说的“护持”(仆从军),每次多少石粮食,隔几日运一次,个中规律都被高岳给摸清楚了。
“文册被缴获后,尚结赞会不会起疑心,变更路线和日期,那样我军出击,便会很容易惊动尚结赞。”兵马使高固有所担心。
高岳却决定搏一下,他对高固说:
这条补给路线受地理限制,几乎是死的,冒然变更不但很麻烦,另外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摧沙堡的两条路线,尚结赞因自身更关心平凉的这条,而忽视萧关路通往盐州的这条,再加上尚结赞如今还是骄横的,打心里还是瞧不起唐军,所以我认为变更的可能性很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