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潼关或奉天-《大唐官》
第(2/3)页
这李元平的话语刚落,李希烈肯定是叫好的。
李怀光也在心中大半认同,况且在他心中其实还不太想彻底叛逆,按照元平的路线,只要能全占河中、河东,砍死马燧、李晟这俩构陷自己的混蛋,如此他对李唐到底是叛臣还是忠臣,已不重要的,因到了那时候皇帝根本动不了他,也不敢动他。
可朱泚与李忠臣却不干。
对朱泚而言,现在各路叛军荟萃于长安城中,商量怎么分割李适逃走留下的这块“胡麻饼”,自然是兵强马壮者为所欲为——李怀光的实力最为雄厚,原本就有长武军一万五千,又吞并阳、张神策兵四千,攻陷大明宫后又收各衙禁军数千;李希烈的军马其次,加上在商於武关道沿路搜罗、强征的人马,共两万上下;而自己这边呢,只有临时投奔来的泾原兵六千,之前被逐出淮西镇的李忠臣更只是个光杆司令。
那样就算李元平的策略成功,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呢?
更别说,现在于幽州称王称霸的是朱滔,不是自己。
想了想,朱泚就缓缓发言:“元平此策虽好,可太过迂回。依愚见,此刻正是革故鼎新之际,还是按照源光禄和王京尹所言,拥戴新皇,以安民心、军心。泚不才,可在泾原、凤翔两地还留下不少心腹、甲士,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泚数通书信,凤翔、泾原留守的数万兵马必然呼应,届时皇帝所在的奉天城将四面受困,想走也走不了——而今奉天城内,皇帝兵马不过三千,我等合兵西进,一鼓作气将其攻陷,俗话说擒贼,不,是兵贵神速,切不可让李适成了气候,届时我等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之前朱泚还信誓旦旦要和皇帝议和,如今则又要杀之而后快了。
朱泚此言一出,源休、王翃、李忠臣、洪经纶等都齐声附和。
“应往东,争潼关!”李元平焦急起来。
“应往西,攻奉天!”源休也勃然相争。
朱泚又居中调解说,二位无需再争,可让我的六千泾原兵,交付李司空(忠臣)统领,东争潼关;其余兵马,交给李怀光、李希烈,往西急攻奉天,这样两不耽误,岂不妙哉。
“妙哉个屁!”李元平心中大怒,口上继续力争:“如此分散使用兵力乃大忌,况且区区六千兵马很可能不是回援的神策军敌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