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像是的…可是枫哥,这能说明什么呢?” 我没有回答姚静的问题,又过了半分钟,抬手招呼花了一百块请的讲解员,问对方,“小姐,这个碗的说明: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出土(复制品),我想知道这个复制品和实物原品有什么不同吗?” “先生,您的意思是?” “外观、材料,”我慢慢说着,“还有颜色,都完全一样吗?” “外观和颜色一样,材料不一定。先生,复制品主要是还原出土文物原品的外貌特征,所使用的材料可能不一致的。” 我又问,“明白了,那么我想知道,按照最粗浅的工艺,比如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样给陶瓷碗上色的方法已经出现了吗?” “不是陶瓷碗,是陶碗,”解说员小妹纠正我的错误,“先生,制陶工艺出现很早,新石器甚至旧石器时代晚期,那时候的原住民已经能够烧制最粗陋的陶器了,而瓷器则晚得多,大概在唐代末年宋代早期才有古瓷器出土文物记载。” 我连连点头表示了解,继续问,“好,不管是陶器还是瓷器,我想知道这种外观有颜色的器物,比如碗、盛水器、锅,上色能做到吗?” “可以的,”对方点点头,“五彩不可能,但简单的上色,比如这种灰白色,或者黄土色,或者黑色,都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方法并不难,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好!谢谢!” 我并没有询问对方几千年前的先民们会怎么做,因为我不需要知道给陶器上色的粗浅手法,只需要确认这件事民间可以很容易搞定就行了。 “姚静,我想我们得走了。” “出了什么事情吗?”听我突然提出离开,姚静有些惊讶,脸上带出担忧。 我笑笑,“没事,就是想到一个案子,一个困惑我很久很久的案子,我需要立即核实一些事情,否则,就怕现在想到的某些细节回头再给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