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就是这么简单-《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2/3)页

    就连对外的交往,都降到了一个最低限度。

    转眼。

    辽东的奏报就一封一封地传到了京师。

    刘显等军队,在开春之后,取得的战果,不是很大,但绝对多,从而促使了大明许多没有耕地的百姓们,拖家带口的再次出现了移民潮。

    有了前几次的经验。

    剩下的也就简单得多。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太子朱载壡和三皇子朱载圳开始往回走了。

    此次回京,走的不再是陆路,而是乘坐的战船。

    随着天津的造船厂,不断地改良船只,下水的战船和各种商船,也层出不穷。

    俞大猷手中的水军也因此不断地增加,为此,朝堂上都已经有了一些声音,必须拆分一些战船出来,组建大明第二支水军。

    其中又以兵部之中的陆军武将的进言,最为激烈。

    “殿下,外面的那些武将们,分明就是在眼红您给水军的福利太好,完全不用为这个生气。”

    陆绎最近一段时间也忙碌得很。

    朱载坖要去往西安府,身边不可能少了协助的人,陆绎也就只能用最快的速度,安排好自己手上的所有事务。

    “本殿下不是生气这个,我都要离开京师了,大哥和三弟却是要回来了,你说这事弄的。”

    对于留下他一人在京师,朱载坖还是耿耿于怀的。

    很明显,嘉靖给他离开京师的时间段,其中的一个原因,恐怕就是怕几个兄弟见面之后再次打起来。

    最大的,和再小的,互相耍弄手段,最后受伤的却是那个最中间的。

    “算了,不说这事了,那个戚继光现在是不是已经出发去往福建了?”

    自己看中的大将,到底是被他父皇给要走了。

    “是的殿下,当时他还来裕王府一趟呢,您没有见他,最后只是送了他一把长刀,作为勉励。”

    陆绎小心翼翼地看了朱载坖一眼。

    当时朱载坖的心情,可不是很好,大多数人见了,都得低着头走路。

    而那时,正是朱载坖从皇宫里出来的时候。

    没有人会知道,裕王殿下在皇宫内和皇上交流了什么,黄锦黄公公的嘴巴,是很严密的。

    “是吗?你让人代本殿下写封信给他,就当是预祝他武运昌隆了。”

    那段时间,是朱载坖自己的问题。

    从皇宫出来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还算是有点小聪明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