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大明扬帆-《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3)页
    大明扬帆。
    对于任何一处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首先就是大明的工坊,又建设了许多,几乎在沿海都在沿海的地方。
    许多小作坊式的生产状态,也因为这样的商业冲击,而不得跟着这场风,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为此,连带着朱载坖开办的钱庄,都获益匪浅。
    百姓们因为有了一处可以赚钱的地方,也就不再对土地多有执念。
    因为另外一种变化就是,土地的价格,也因此不断地下跌。
    几千年以来,人们都是在有了闲钱之后,不断地搞土地兼并,那是因为土地真的赚钱。
    正如有人说,若种地可以发家致富的话,百姓们将无地可种。
    事实就是如此。
    可随着大明的变化,许多人发现土地的产出,和所要付出的一起相比。
    利润太低了一点。
    有限想要拉高粮价,却又因为土豆和甘薯的存在,多有顾忌。
    生怕因为粮食太多,砸在自己的手中。
    毕竟,都知道,粮食这种东西,虽然很好,可每一年储存起来的成本,就很高昂。
    而越是拖的时间越长。
    新粮再上市,他们收购的旧粮食就更加地卖不上价钱。
    只得稳定在一个很微妙的价格之上,就算上涨下跌,也是一两个铜板之间。
    想要如同以往,能够让一斤粮食,价格翻上好几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后世有学者考察说。
    大明的真正昌盛,是在嘉靖二十九年。
    因为这一年,随着食物的丰富,大明的弃婴也因此大为减少。
    能够养得活自己和家人,谁又会愿意做那种抛弃子女的事情?
    人口的增多,才可以更好,更有力地控制住大明巨大的疆域。
    与此同时,嘉靖也开始决定回京了。
    出门已久。
    是时候回去看看,朝堂之上,和他离开时,有什么不同。
    王贵妃等人,也没有想到,会为了自己的儿子们,陪着嘉靖在绍兴府住了如此之久。
    似乎已经才喜欢上了这种,轻风细雨的地方。
    两广一带的风光在她们的感觉中,比之京城来说,又是一番滋味。
    “皇上,下一次出京,会是什么时候?”
    曾经年少,未曾入宫之前,王贵妃即便是大家闺秀,不常出门,也相比住在皇宫,自在得很。
    再次出门之后,就不怎么想了想回去了。
    重要的是,现在的育婴堂陷入了停滞状态,不是银子不足够,而是一些物资,跟不上使用的速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