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任何一样都离不开钱财-《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2/3)页

    演道院弄出来了一种高产作物——土芋,又名土豆。

    由于有保存方便,保存时间长等好处。

    在极大的程度上,缓解了都忙因为粮食匮乏的窘迫状况。

    也在同一时间,大明官府也推出了一种高产作物——甘薯。

    一瞬间。

    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这种新的食物。

    一切都是据说。

    百姓们可没有见到过真实的收获,为此,裕王府再次拿出了撒手锏。

    只要百姓们种植了,那么裕王府就会高价收购。

    算是为土豆和甘薯,作了一次深入大明各个地方的宣传。

    由于这两种作物,并不挑土地。

    百姓们还是很愿意去种植的。

    好歹在那些种不出多少粮食的地方,有点收获不是?

    民间百姓们,因此而沸腾,欢呼。

    士绅们也在磨拳擦掌地想要大干一场。

    不同的是,士绅们想要大干一场的原因是大明终于开海了。

    虽然目前只有三个市舶司。

    可往后绝对会多起来。

    “郑大人,沈大人,草民受宠若惊啊。”

    眼看着汪直等人的船队,装满了各种货物将要远行。

    很突兀的,郑若曾等人居然前来送行,可见对此次开海很是重视。

    “本官来此,只为了赠你一句话,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若事不可为,安全回来即可,咱们大明也不是没有可战的水军。”

    郑若曾的一席话,让汪直热泪盈眶。

    天知道,曾经在海上漂流的时候,多么希望,自己的背后大明,也能够像其他的王国一样,成为一些商人背后坚实的后盾。

    此刻,他们的愿望真的达成了。

    “草民定不负皇上厚望,也不负朝廷厚望,还不负······”

    汪直正要说还不负郑大人的厚望,却被郑若曾一下子打断。

    “不负前两者的厚望就行,其他的就很多余了,另外,你手下那个叫做王滶的人,本官也给他选了一个好前程,已经去了京师,等到回来之后,恐怕你还得叫人家一声官老爷呢。”

    郑若曾哈哈一笑道。

    “多谢郑大人厚爱!”

    汪直笑得嘴巴都了快要咧到耳后根去了。

    自己的义子,居然会因为懂得很多国家的语言,被朝廷所看重,将要去教书了,尽管教授的也只有语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