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不是本官勇猛-《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2/3)页
    自傲地仰着头的陈道义,铿锵有力的说道。
    仿佛这些学塾建成,有他的一份功劳一样。
    “就是那种,可以让小孩子,六岁之后必须上学的学塾?”
    从两广,一路走到了辽东,他见到的东西已经够多了,若不是圣旨上面给出的时间很紧迫,他都想要慢慢的走过来,好好的看一看,听一听,那些新出现的事物,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
    “没错,就是那种学塾,用三皇子的话来说,不能让大明的子民,是世世代代的,睁开眼睛就不认识字,到时候被人骗了都还要给人数银子,这是在教化万民啊!”
    儒家一直在喊着教化万民,可在教书的时候,还得收取高额的束脩。
    就只这一条,拦住了多少人想要读书的念头。
    现在好了,景王殿下来了一个免费教育。
    都不知道多少私塾因此而不得不关门大吉。
    又不知道有多少教书先生们,因此没有了饭碗,背地里咒骂不已。
    可对百姓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情。
    “那么第二个建筑是什么?”
    刘显继续问道。
    对于建立学塾,他心中也很认可,当年若他有这样的条件,又何必去做假冒四川籍参加武举考试的事情。
    读书中科举不好吗?
    “不知道,我只记得第一个,其他的谁管那么多。”
    陈道义摇了摇头。
    第一从来都是被人关注最多的,其他都可以不需要去费心记忆。
    在他看来,第二和第二往后排下去的,重要性都差不多。
    “第二个建筑,是一家工厂,好像是造卫生纸的。”
    陈以勤接口道。
    若是以前,没有使用过卫生纸这种方便的东西,他从来都不认为其重要性,比得上居住的房屋。
    在用完了卫生纸之后,再次使用厕筹。
    那种陌生又熟悉的酸爽。
    有了对比,才会印象深刻。
    刘显若有所思。
    他也使用过卫生纸,这东西怎么说呢?
    谁用谁知道。
    “那么第三个总该是住房的修建了吧?”
    “也不是,往后要建设的东西很多,所以修建的是一座六一神泥的工厂,目前已经在使用了。”
    陈以勤的如数家珍,让陈道义很怀疑,自己是和此人一起东奔西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