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善恶之辨-《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3)页
    李逢时的话,虽然带着调侃的语气,可也说明了那一次刑部大范围查找线索,无功而返的尴尬。
    声东击西的手段。
    还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在罗龙文突然被抓到之后,刑部就显得很无能了。
    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轰动性似乎比沙勿略一群人来访大明,更加的让人们津津乐道。
    “那个行骗高手居然落网了?实在够憋屈的。”
    “我看此人想要逃离我大明,到了宁波港,却因为海路封锁,不得已找人出海,谁知找错了人,才被一下子抓住的。”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就是可惜了,据说是骗到的那些银子,一两都没有来得及花,啧啧!”
    “可不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应该是没有机会花才对,刑部的人,可是追得很紧的。”
    “不要再提刑部了,维护一下治安,解决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或许可以,咱抓抓捕罪犯,我看呀,还得多涨点经验才行。”
    ······
    民间说什么的都有。
    若是以往,百姓们可不敢随意地调侃朝廷的官员。
    被人抓住,一个诽谤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随着报纸,和各项不太重要的言论,渐渐地放开了。
    谈论起来的人,也就多了。
    看似有点乱。
    可在人们宣泄了自己的有点负面情绪之后,整个大明并没有一些读书人那样担心的,谣言满天飞。
    唯一不好的影响,怕就是几个衙门之中,面向百姓们的刑部和大理寺中的官员们,有点难做了。
    事情解决了还好。
    若是拖泥带水的,一直得不到解决,机会很快被传得远远的,成为被人口中的笑料。
    更有甚者。
    学会了识字之后,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专门研读大明律。
    只要任何一处县城的大理寺开衙,都会有他们的身影,或去给人家做讼师,又或者去旁听。
    就是为了展现自己对大明律的了解。
    判刑判得准确了,没有人会说什么,可只要有一点不对,退堂之后就会有这样的一群熟读大明律的人吧,堵着要一个解释。
    为何要那么判刑?
    绍兴府的嘉靖,在接到这一消息的时候,也是有点目瞪口呆。
    “说此人笨吧,他骗了朕工部的银子,最后还耍得刑部的人团团转,说他聪明吧,最后却又心急地跳了出来,把自己给暴露在了危险之中。”
    嘉靖有点想不明白,转头对着欧阳必进问道:“你说这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欧阳必进抚摸着胡须。
    他心中的疑惑,也不比皇上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