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刚一见面,就被朱载圳询问此事。 “臣只是觉得,在为官的时候,经常遭遇到倭寇来犯,不懂点兵书的话,怕是倭寇多了,不容易取胜。” 很诚实的一句话。 朱载坖通过卷宗,了解过胡宗宪的过往。 人家不是在说大话,而是真的率领了千余人编为的义军,打败过倭寇的袭击。 而且,其中义军当中,有不少还是人家劝降,安抚下来的强盗。 不管哪一种本事,单独拿出来,都可以编写一篇话本,还是很畅销的英雄故事那种。 “可你不是武将啊!” 朱载坖起身,走上前,上下打量了一阵胡宗宪,发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一个很能打的文官? 在大明的历史中都是很少见的类型。 只要出现一个,都是会被其他士大夫们排挤在外的一种人。 毕竟,大家都是动嘴皮子的,就是能,会动手,还很有本事的样子,不是把比的人给比下去了? 有时候,不是能力不行被人看不起。 而是能力太突出,才会不合群。 害群之马,在许多时候,不是抹黑了,或者是害了整个马群,更多的是,提高了整个马群的上限,使得其余平庸的马,不在被人需要。 这个就是最根本的罪行。 “臣,确实不是武将。” 这一点,胡宗宪承认得很爽快。 嘉靖十七年(1538年)考中的进士,然后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紧接着时间不长就被派出去做了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 可以说,从此刻开始,就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在原本的历史上死的就很憋屈了,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 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 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 年底就在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的授意下,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 到了最后,被再次诬蔑下狱,甚至写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 可迟迟没有结果,胡宗宪无法忍受,终于在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 不过,现在离他的那些悲催的命运还很远。 年轻,有为。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大明,已作出了改变。 许多人的命运,也已经不同了。 “那你可曾想过,放弃一身的文臣官府,弃笔从戎,穿上一身的战袍,做一名真正的武将?” 大明的武将里面,有大学问的人不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