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果真天命所归啊!” 离着驻地不远处的一处小楼内。 大理寺卿方钝在听完李邦珍的叙述之后,莫名地叹息道。 当年,太祖洪武大帝在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收取孔家的税收,现在倒好,皇上用儒家的礼仪,拿到了自己的权利。 然后回过头来,又剥掉了一层孔家的铜臭味。 还使得孔家人不敢怎么吱声。 “你还不知道吗?皇上的手段,如同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明明人在绍兴府,却可以让朝堂翻天覆地,只要孔家闹腾得厉害了。 天下的读书人也跟着起哄,势必要一个说法的时候。 皇上只需要来一句,小儿玩闹之举,何必当真,就可以轻松地揭过。” 自认为看透了一切的刑部尚书苏祐,摇头晃脑的地说道。 方钝瞟了一眼苏祐。 既没有反驳,也没有点头同意。 只对着李邦珍吩咐道:“咱们是官,讲道理的,这件事一定要做好,最关键的事情就是,不能落人把柄,一定要按照大明律来走。” 两个一定。 定下了从孔家开始的税收制度。 王爷们的税收,反而现在是最好收取的。 太子和两位皇子的产业,都在主动缴税,谁敢跳出来找事? “是,大人,本官必定严格按照大明律来办。” 李邦珍保证道。 “那就好,裕王的论语中曾说,律法是道德的最后底线,咱们也是不想让孔家,失去了道德不是?” 大理寺卿方钝的话,让李邦珍眼前一亮。 怪不得说,人家能做到大理寺卿的位置上呢? 说的话,就是不一样。 严格执行了大明律,让你多出了银子,你还得一副感激涕零地记着人家的好。 就是皇上听了,都得赞赏一句,方爱卿真乃大明的忠臣也。 “下去办事吧!” 很快。 孔家的事情,就通过了报纸,传扬到了整个天下。 事无巨细的那种。 “原来,我也是和孔家一个身份地位的贵族啊!” “可不是,往前数,谁家的祖上没有阔过,不然那也留不下后代不是?” “哈哈!俺也喜欢裕王殿下这句话,知己啊!知己。” “呵呵!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还知己,要我说,裕王殿下的知己是在下,你一个不读书的,还是多学两年再来理论吧!” “······” 对于血脉传承是否高贵这样的话头。 上到朝臣,下到普通百姓,都可以不眠不休地讨论许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