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你烧错香了-《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2/3)页

    或许在嘉靖皇帝变法之前,孔家可以作为天下读书人的圣地,可之后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只有身处其中受益的人,才最能够察觉这一点。

    首先,他自己就不是以科举八股文章做官的。

    那么其他衙门的人,是不是也有机会摆脱儒学这一框架?

    孔贞干一怔。

    随即心里就开始慌了,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祖宗的人份,似乎下不到别人了。

    往常那种读书人见到他的敬畏,此刻在李邦珍的身上,看不到半点,只有那种传说中大秦时期,法家的刚硬,倔强,认死理。

    “你不要过来啊!”

    眼看着李邦珍要和他坐而论道。

    孔贞干就连连摆手。

    笑话!

    学儒的和法家的人,本就说不到一块去,自己的先祖周游六国,一辈子都只在秦国的大门口徘徊不前。

    就和能说明问题。

    “看来,衍圣公的礼,是不如大明的法的。”

    李邦珍满脸的失望。

    他还想着一举成名,试一试大理寺卿的位置,好不好做呢。

    可惜人家不给他机会。

    孔贞干的后退,已经说明了孔家的屈服。

    有时候,李邦珍都怀起,曲阜这个地方的名字,是不是原本就该叫屈服,只是后人们发现有失体面,才给了一层遮羞布。

    现在,布帘掀开了。

    也就露出了原本的意思。

    “赵公公,衍圣公看来是讲法的,税务司的人,可以着手收税统计了。”

    李邦珍收拾心情转身对着赵宝恭敬的行礼之后说道。

    对于赵宝,也明白自己的定位。

    他就是来给人壮胆的,也是来吸引仇恨的,

    反正对他来说,皇上是他最重要的保障,读书人的吹捧,还是谩骂,那都是对他的奖赏。

    “还是李大人的律法,学得好啊!”

    尽管,李邦珍没有了开口的机会,可赵宝依旧给出了赞赏。

    能够随他走这么一趟的人。

    想必不久的将来,都会是大明的中流砥柱。

    “赵公公过奖了!”

    李邦珍微微一笑,回礼道。

    谁说宫里的太监,各个奸猾狡诈?

    为何他遇到的,出了身上少了一点东西,在其他方面,比正常的读书人都要有学问和涵养?

    最重要的是,人家也是讲理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