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你就是吴承恩?-《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3)页
    朱载坖按照嘉靖的旨意,重启四卫,只需要找对一个主心骨将领,然后使劲地花银子就成。
    可嘉靖在知道传教士是什么之后。
    开始让朝堂组织道士,和尚和书儒生们,也开始向四面八方教化,就是大明当前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了。
    看起来是一件有大功德的好事。
    可认真算起来,对道士和和尚来说,并不算太难。
    古时候都有和尚东渡,还有西去的。
    道士更是天南海北的到处跑。
    就是苦了儒生们。
    平时高喊着教化的声音,也因为这一道旨意,京城之中,已经很少听闻儒生们高谈论阔了。
    “殿下已经开始召集人手,安排四卫的事情了,咱们也该行动起来,佛门都已经有了一队人马,向西边而去,说是要重走一遍玄奘法师走过的道路。
    就连道门也不弱于人,有道人组织了一队人,沿着曾经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方向,一路地追了下去。
    咱们儒家,现在一个个的不但成了哑巴了,腿还瘸了,不但不说话,连走路都不会了。”
    严嵩敲了敲桌面。
    目光扫视了一圈身边的同僚们。
    “都说话呀?”
    “下官觉得这种好事情,肯定不能在朝堂之上解决,孔家乃儒家先贤的后人,咱们就是再想要教化四方,也得孔家人先行一步,才是正途啊!”
    突然,角落里,一直很低调的礼部尚书张璧,缓缓地说道。
    此言一开,瞬间文渊阁中就热闹了起来。
    “下官也觉得有理,此时孔家人不出面,咱们先出人,于理不合呀!”
    户部尚书陈经,立刻附和道。
    有了领头的人选,一切都好说。
    大明想要上进的读书人多的是,只要官府承认他们归来之后的政绩,给一个官坐一坐,不知道多少人会响应。
    “本就是应有之举,孔家承了至圣先师的血脉,就得在必要的时候,做出表率才行,不能只会写那啥······”
    国子监祭酒赵廷瑞说得急了,差点说了真心话。
    好在收口很及时。
    在其他同僚们看过来的时候,已经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都说了出来。
    “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的话,那么本阁老就下朝廷文书了?”
    严嵩在开这个会议之前,可没有想过,这个议题走到最后,会是这个样子。
    不过只要能够拿出办法。
    也就管不了那许多。
    反正孔家人多的是,人家传教士都能东奔西跑,还活得好好的,最多然圣人血脉艰苦一点。
    生命安全,绝对是有保障的。
    “有请严阁老认真书写,务必写明这件事情的伟大之处,连至圣先师孔夫子,都可以周游六国,没道理他的后人们,连大明都出不去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