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2/3)页

    从文臣,转换成了武将,曾铣考虑得最多的就是军事上面的对比。

    然而,郑若曾是研究学问的,或者说是研究一切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

    还一心想要进入演道院。

    所以对于外来文化的进入,心中是有忧虑的。

    大明,或者说中原的文化抵抗太弱了。

    一个佛门,都可以占据三分之一的位置,已经能够看得出来微妙的变化。

    春秋时期,还有百家争鸣呢。

    流传到现在,还剩下什么?

    儒学对排挤其他学派很厉害,可对外来的学派,就没有好手段了。

    用皇上的话说,窝里横还是很猛的,想要打出去,就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

    即便是现在,蒙古人想要融入到大明,也不是通过学问去感化得来的,而是一次次的战斗,到了最后用绝对的军队实力,敲断了蒙古骑兵的脊梁,才不得已融入进来的。

    罗亮年岁还小,不懂皇上说的话,到底蕴含着怎样的风暴。

    他只关心自己的研究。

    “皇上,要不要大明重启一次稷下学宫的风采,让全天下的学问,都有一个地方,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郑若曾思索了好一会,发现只有这么一个办法,才可以抵挡住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思维方式。

    更多的学问问世。

    更多的理念碰撞。

    每天都有新鲜的东西,谁还顾得上外来者?

    不能不说这一想法的大胆。

    “哼!你以为朕没有想过?你觉得可行吗?”

    站在桂花树下,嘉靖指着桂花树下,一颗小小的桂花树,树荫下就见不到半点杂草。

    更不要说儒学这一参天大树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没有错。

    上到皇上,下到平民百姓,都觉得这棵树好用。

    可大树底下也寸草不生啊!

    没草怎么养牛羊?

    没有牛羊怎么去吃肉?

    除了自个吃自个,还能怎么办?

    恍惚间,嘉靖似乎看到了一丝原因,为何一个王朝最多三百年就会推到从来一次了。

    虽然不全是这个问题所导致的。

    可嘉靖,此时此刻就是这么认为的。

    郑若曾顺着皇上的手指,指着的地方看了过去,光秃秃的土地,除了落花和落叶再无其他。

    若有所思之下,眼中的震惊,越来越大。

    可在他抬起头的那一刻,已经很好地收敛了起来,眼中有可能流露出来的情绪。

    “······皇上圣明。”

    想来想去,也只有这四个字,才能够表达他心中的想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