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豪气的不行-《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2/3)页
    “是吗?”
    嘉靖有些茫然地问道。
    随即又想起来,当时还是他盖了印玺的。
    原因就是,罗亮去往天津的一路上,展现出来的能力,把他给惊住了。
    “哦!朕想我来了。”
    所谓的神通,不过是一种数字的叠加,嘉靖心中默默地嘀咕了一句。
    他心中想的也没有错。
    只是这种叠加方式,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轻易掌握的。
    “好了,你的神通也展示结束了,说说俞将军,接下来有什么战事?”
    对于嘉靖转移话题的本事。
    罗亮没有半点意外。
    “将军想要打一场海上蛮子,把广州府,惠州府清理一遍,若是可以的话,将军希望皇上能够重建广海卫。”
    广海卫建城,比天津卫城还要早了十七年,曾经是和天津同样级别的军事重镇,如今却只是一座布满疮痍的地方。
    广海,古称溽洲,其实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宋朝,朝廷便设立了广海巡检司,加强海防,负责沿海航路安全,对付日趋活跃的海寇和私盐商的活动。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迁广海巡检司于望头镇,设置广海卫。
    然而好景不长,倭寇经常从海上袭扰大明。
    景泰三年(1452年),倭寇严重侵扰新会、海丰等地,张通奉命,初次进剿无效。
    天顺二年(1458年),张通受参劾,英宗下诏,令张通务必尽力剿平广东东南倭寇,以杀贼赎罪。
    次年,张通带兵平倭,发起民众相助,在兵民的协力下,对倭寇进行全面围剿,俘虏大批海盗,取得了大捷。
    成化三年(1467年),巡视海疆副使徐海(浙江余姚人)巡视于此,他了解到张通平倭的辉煌战绩后,即在一块巨石上刻下了“海永无波”四个大字,作为平倭纪功石碑。
    意思就是:海上已经平静,再也不会有倭盗的搔扰了,表达对这片土地美好的祝愿。
    事实上的事情,并不如读书人说的那么美好。
    广海卫到底是没落了。
    失去了海永无波的寓意,更使得广海卫连可以对战倭寇的兵员,都不再足够。
    那样一个重要的地方,居然就靠着一块破石头,来忽悠朝堂上下。
    那些做了官的读书人,真的是心很大。
    把别人的性命,都不当回事。
    “朕同意俞大猷的想法,还有呢?”
    一个广海卫怎么够?
    水军的作用,嘉靖已经认识到了。
    此前经常听说,沿海一直受到倭寇们的袭击,可是有了俞大猷海上水军的巡逻之后,这种事情不能说没有。
    但已经减少到了一个很低的次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