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这么厉害的吗?-《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3)页
    郑若曾就很无语。
    历史上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皇帝太多了,明知道长生不可为,却偏要强求,最后不但弄得国破人亡。
    还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坏名声。
    然而,都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可实际上,只要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这一句话,又有谁去真的知兴替,明得失呢?
    手在衣袖里不自觉地摸了摸。
    那里有一本朱载坖论语,他花了九十五两银子买到的,上面就有一句说得很好,那就是:人们从历史当中学到的教训,就是人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说起来绕口,很有趣的则是很真实。
    不管承不承认,结果就是如此。
    ‘历史总是不断重复,人们在面对类似的历史情境时,往往无法从过去的历史中学习到足够的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
    郑若曾在心里默默地说道。
    最多三百年,王朝就会发生倾覆。
    似乎谁也改变不了这样残酷的结局。
    “你是郑家的人?朕记得你们郑家,一直都是医学世家,为何轮到你了,却放弃了学医?”
    嘉靖的好奇心,让郑若曾第一次出现了判断上的失误。
    原来,皇上叫他来,不是为了占卜求卦的。
    “臣只是对学医之外的东西,很感兴趣。”
    “朕知道你所学驳杂,可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想要把一条路走通,都得花费巨大的代价。”
    嘉靖想到了演道院中的那些人。
    都是天才吗?
    肯定是。
    但天才所付出的努力,也不见得就比别人差,在许多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不过,这些人所擅长的,都是自己最喜欢做的。
    若不是自己儿子给出的待遇很好,走出去怕是都会饿死一大批,剩下的也绝对会娶不起媳妇,落魄一声,郁闷而终。
    “你和演道院里的人很像,但缺少了那些人的专一。”
    嘉靖不懂研究,可他懂给自己盖房子。
    只有特别擅长的人,才会把房子盖得很漂亮。
    这也是一种对于人才的使用方法。
    用朱载坖的话来说,就是专业的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自己只需要看着,或者提供一些工具就行。
    嘉靖就是这样做的,却没有提炼出来一句总结罢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