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又有多少人在不遗余力地拥护? 也就是从这一件事情开始,他才有机会,有把握出一趟皇宫,去一趟大同。 事实证明,他的每一步都走对了。 一旁跟着的黄锦,耳朵也支棱着,他现在也是有儿子的人了,对于如何培养好一个好儿子,也很上心。 书本上的方法很多。 但总结出来,就一句话,那就是打,打到孩子听话就行。 只要听话了,就可以讲道理。 书上的道理,简直不要太多。 每一句都是微言大义,仔细斟酌之下,都能够写出几千字的文章出来。 现在有了成功的例子在眼前,哪能不偷摸地学习一二? “往后呀,这个医官,还是要重视的,大夫们的医术也要继续提高才行。” 嘉靖自得地说道。 他的得意之作,在他想来不是大礼仪,也不是大同被人吹嘘的彪炳战功。 而是转换了观念之后,弄出来的医官。 如今享受着医官好处的人,简直不要太多。 唯一让他比较头痛的就是,这个医官实在是太费银子了。 他就弄不懂,大明百姓们的病,怎么就这么多,还都稀奇古怪的,许多都是闻所未闻,治不好的绝症。 “皇上说的是,臣前段时间,还捐赠了一批药材,送给了载坖医院,又送出去了三千两银子给了医官。 据说许多大臣,士绅们,也都有这种行动。” 陆炳也不是一味地在夸赞自己。 别人做了什么事情,他也会说出来,踩着别人,并不一定显得自己更高大。 这是他为官多年,得出来的宝贵经验。 “哼!都是一群怕死之辈。” 冷哼一声,嘉靖不屑地说道。 “怕死是人之常情,只要对社稷有益,那都是皇上治理大明治理的好。” 反应很快的陆绎,可是一定要让皇上开心的。 “你啊!尽捡一些朕爱听的来说,不过,朕就是喜欢这样的你。” 哈哈大笑的嘉靖,看着道路旁边的良田,突然有了一种吟诗作对的冲动。 出门时是七月底。 如今已是八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