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学到了-《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3)页
    随着不甘心的刘天和,离开了文渊阁之后。
    严嵩才无奈地摇了摇头。
    每个人有每个人路要走,只希望在皇上回来只有,刘天和能够识趣的善终。
    不过,在想到监国的太子之后,严嵩又开始头痛了。
    有过一次被太子坑了的经历,严嵩实在是不想遇到第二次。
    可不管他想不想,已经成了事实,该面对的依旧要面对。
    休息了一下,喝了杯茶,严嵩才再次站起身来,往宫内走去。
    只是在快到乾清宫的时候,就看到比他早一步来此的吏部尚书熊浃。
    心中暗道:果然,能够做到这个位置的人,都没有一个简单的,从外面传回来的消息,怎么可能没有人给吏部悄悄的送一份?
    微风徐徐飘过,严嵩的出现,让熊浃都是一怔。
    他来的时候,可是看到这些人都在忙的。
    怎么突然都有闲心情进宫和皇上叙旧了?
    严嵩上前几步,就发现自己想的还不够多,其他几个衙门的尚书和大理寺等大臣们,都已经到了。
    看了一圈,似乎就只差他和兵部尚书两人。
    心中暗道:自己果然小看了这些同僚。
    其实,比他们来得更早的是景王朱载圳。
    此时的乾清宫内,两兄弟一边谈论着父皇跑了的事实,一边听着外面的动静。
    “大哥,大臣们都快要来齐了,你真的不见他们?”
    “急什么?这点人就是全部来齐了?你是不知道,上朝的时候,黑压压的一片,全是人,到现在我都没有记清楚,谁是谁。”
    被朱载圳所崇拜的大哥,就是这么治理朝政的?
    人都认不全,还能让大明不出任何的问题。
    大哥果然厉害。
    不像二哥,一旦一段时间不去演道院,演道院的人就不会搞研究了似的,一个个的只会花银子,却弄不出来有用的东西。
    若是朱载坖知道朱载圳的真实想法。
    绝对会呵呵一声。
    研究不是研究了就一定会出货的。
    那个需要运气和大量的时间堆积才行。
    如今的演道院里面研究的某些玩意,实际上就是朱载坖不用人解释,都不一定看得懂了。
    任何事物,一旦开了头,有了足够的银子支撑,都会走向一个建立者都不曾想到的高度。
    当然,作为第二次监国的太子朱载壡来说,对于监国的看法,可能和以往的任何一位太子都不同。
    这个年龄监国在历史之中,算不上多么的稀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