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大明书.俞大猷传-《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2/3)页

    大明在这一方面,有过深刻的研究。

    但大范围使用,还是演道院培养出来了一些新的品种。

    使得各地的消息,能够快速,准确的传递。

    一开始只是被裕王用来赛鸽比赛。

    后来还是来京城的翁万达发现了其中的不同,订购了一批,再后来就成了军队,乃至于官府的消息传递重要手段。

    以前不是没有,不过是没有大范围的试用而已。

    毕竟鸽子的品种繁多。

    不好甄别,哪一种好用,传递消息失败的机会更大一些。

    “曾将军那边来信,说是正在等待京城派人接手空缺的官职,京城也有消息传来,临时加开了两次科举,几乎是只要识字的,品行过得去,都酌情录取了。”

    俞大猷接过了信鸽,迅速展开了一张纸条。

    上面的文字很简略。

    能够把一整句很长的话,用几个在代替出来,很考验写消息人的文字功底。

    李逢时听得目瞪口呆。

    沉默了好一会,才轻轻地吐了一口气道:“沿途跑了多少官吏?缺口这么大的吗?”

    “你应该是想说,此次科举的读书人,真的好运气吧,随便考都能考中的那种?”

    俞大猷把鸽子还了回去,然后把纸条递给了李逢时。

    李逢时默默地接过来,仔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心里确实如同俞大猷说的那样。

    自己科举的时候,各种难考,别人考科举的时候,轻易通过。

    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若不是进入了水军,我都想要去试一试,看能考到几名。”

    心里不爽的李逢时,很是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懊悔不已。

    原本,科举的仕途上,应该是有他一席之地的。

    可惜了。

    “你不和我来这里,那些沿途的官员们能跑?官员们不跑,哪来的缺口要人?醒醒吧,你去了也考不上的。”

    俞大猷一个很老实的人,说起话来,有时候也一样不留情面。

    瞬间就揭开了李逢时的短处。

    气的李逢时差点跳脚。

    “不会说话就别说话,我算是知道了,你为何在大同的时候,明明很有能力,就是有人不用你的真实原因了。”

    李逢时也不惯着,裂开回怼过去。

    两人这样的争吵,已经很多次了,身边的亲兵都习以为常。

    反正,用不了多久,又会坐在一块喝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