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新的问题-《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3/3)页
    就有了推卸责任的余地。
    “若是其中有一方,欠了银子不给,工人们又该向谁去讨工钱?”
    连续两个问题,让陈经愣神了好一会。
    “看来,你也没有弄明白,工程到底是怎样运作的。”
    朱载坖无语。
    户部尚书就这点本事?
    到底是怎样做到这个位置上的?
    “户部管着大明的钱袋子,你作为尚书,就得先懂得这方面的东西,特别是税收,账目支出和收入。
    这些都不懂,你又要用什么手段,来调控整个大明的经济?
    难道一旦户部没了银子,就要加税不成?”
    朱载坖说出来的话有点重了。
    此时此刻,也不是他应该说的,可又不得不说。
    回来给他汇报工作的刘敬堂,可是看出了其中的危机。
    管银子的人,一旦开始做生意了。
    无论是亏本,还是赚了,都是一件麻烦事。
    因为,他表明了朝廷已经下场了,本来是一个中立的身份,却因为亲自下场,就会导致许多不公的事情出现。
    其他的衙门看到了,难道不眼红?
    之后,衙门做生意的多了,就会形成不可控制的局面,到时又有谁来负责?
    吃着朝廷的俸禄还不够。
    还想要更多?
    那你别做官呀?
    做生意多好?
    “回去好好的想想,若是想不明白,就去问一问内阁首辅严嵩,本殿下记得,他那个儿子严世蕃也挺厉害的。”
    见到陈经一脸茫然的模样,就是他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关键问题所在。
    历史上的藩镇到底是怎么起来的?
    不就是一开始做生意,赚了钱,凝聚了人心起来的吗。
    若是各个衙门,都做生意赚钱了,谁还听你户部的话?
    不拨付银子,人家也不缺钱花。
    搞来搞去,受到损失最大的还是朝廷。
    当然,最先难受的肯定是皇帝。
    各级衙门都不听话了,能怎么办?
    难道要搞一个约定俗成,默认了这种规矩?
    就像后来的那个火耗归公一般无二?
    朱载坖都不敢深想下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