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放开官营盐-《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3)页
    嘉靖二十三年的百姓们,过了一个一辈子都未曾过过的肥年。
    特别是在京师和大同附近的百姓们。
    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够尝到肉味,也不再恐惧冬日的寒冷。
    大同的煤矿开发,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新的,可以代替木材,并且更加耐烧的黑石到底有多方便,好用。
    重要的是它便宜。
    只有那些朝臣,士绅们却是过得并不怎么舒服。
    倒不是有人被抄家灭族,而是有太多赚银子的机会就在眼前,却总是看得见摸不着。
    盐啊!
    哪朝哪代不是朝廷经营,赚取巨大的利益,何曾真的放给底层百姓?
    托关系找人。
    请客送礼。
    只要能用上的手段,都用上了。
    户部尚书陈经却是忧心忡忡。
    朝廷少了售卖食盐的收益,得减少多少国库的银子?
    现在还要修路,还有其他方面的开支,官员的俸禄,衙门的修缮,都得花钱。
    但他没有办法阻止。
    因为朝堂诸位臣工,都会同意,正如很久之前,朝臣们劝说皇帝禁海一样,为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折损。
    大明变化太快,朝堂的变化也太快。
    快的他这个户部尚书,都要看不透大明的明年会是个什么样子。
    京城的繁华,一日胜过一日,却是做不得假的,陈经许多时候,也会出门四处看看,看看到底是怎么引起这种繁华的现象。
    兜兜转转。
    突然就看到了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正在路边吃着烧烤喝着酒。
    严世蕃他是了解的,喜好奢华,喜好排场。
    这种路边摊,在以前是从来都不屑一顾的。
    “呦!尚书大人,也一个人出来溜达?”
    一抬头,严世蕃就看到了远处看过来的陈经。
    两人同朝为官多年,自然熟悉得很。
    “你不也一样没有带着仆从吗?”
    陈经缓步走来。
    他是来求人解惑的,看了好久的红尘百态,也没有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或许这位并不是很正经的严世蕃,可以给他一点触类旁通的帮助。
    “哈哈!仆从倒是没有带,不过两名护卫还是有的。”
    出门在外,排场可以不需要,但安全一定要都有保障。
    严世蕃还没有昏头到,不做任何防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