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简单的朝会-《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2/3)页
    等到最后一位内阁首辅夏言的到来,诸位陈宫门才鱼贯而入大明宫。
    按照官职大小,排列整齐后,嘉靖皇帝才在黄锦的唱喏声中落座龙椅。
    对于宫门外面发生的事情,嘉靖心中一清二楚。
    然而,风声都放出去了。
    早朝也已经开始了,却没有任何一人上奏奏章,似乎全天下,在今日就没有一件事情发生。
    嘉靖心中冷哼。
    玩了许多年的朝堂,怎么不可能不清楚这些人的心思。
    严嵩瞧了一眼站在他前面的夏言,心中一咬牙,踏步而出。
    少了胡大顺,也没了顾可学,严嵩对自己可能遇到的危机,一清二楚。
    朝堂外面的那些消息,已经让他明白,皇上不是放弃了长生的希望,而是有了另外一套办法。
    不过是把修道,炼丹,换成了以医术治病而已。
    此时踏出一步,是他的造化,也是他的劫难。
    挺过去了,夏言就得滚蛋,挺不过去,他严嵩就得告老还乡。
    “陛下,臣有本要奏。”
    “准奏!”
    嘉靖的心思也很复杂,最近今天,有好几次,他都想要把严嵩拿下。
    概因此人最能明了他的心思。
    却想了又想,或许朝堂上需要推行的东西,还得此人来办。
    夏言虽然也可以,可到底老了,也爱惜羽毛了。
    “臣风闻,民间百姓,经常有得不到及时医治而身亡的消息,就寝食难安,陛下仁德可否加设医者官职,用于解民之疾苦?”
    风闻?
    不就是在大殿外面听了点消息吗?
    不少大臣们腹诽不已。
    “诸位臣工,有什么看法?”
    嘉靖眯着眼睛,一扫诸位臣子问道。
    “臣觉得可行。”
    吏部尚书率许赞出列赞同道,他和严嵩关系匪浅,严嵩是入了内阁的,依旧挂着吏部尚书的头衔。
    算是上下级的关系。
    “纳入官员体系,也可以防止一些庸医,招摇撞骗,残害大明百姓,骗取百姓钱财,为祸一方。”
    不但赞同,而且还阐述了利害关系。
    “臣附议!”
    再次站出来的则是礼部尚书张璧。
    此人是弘治八年中举人,正德六年(1511)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而真是在翰林院的时候,就结识了还未曾飞黄腾达的严嵩。
    说是同窗,也差不多。
    朝中六部当中,两部都已经明确的表态了,夏言才恍然发现,自己对六部的控制并不那么得心应手。
    这些人难道不知道,同意之后,会发生什么事?
    还是说,就是想要挑起争端,让朝堂乱起来?
    “臣反对。”
    再次出列的就是户部尚书陈经了。
    “皇上,户部已经入不敷出,若是再增加官员,怕不少地方上的官员,连俸禄都发不起了。”
    银子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不是一张嘴就有的。
    而且他的经历也很丰富,从正德九年(1519)中进士开始,就做的是观政吏部,后来补兵部给事中,奉命检查盘点蓟水、辽东军储。
    历任通政司右参议、左通政,充册封郑王藩正使。升任通政使,转任礼部左侍郎,掌司事。升任户部尚书、总督仓场,兼管西苑农事。
    最是了解,若是朝廷没有银子,会有怎样的后果。
    不是他不想答应下来,实在是扩库空虚,不允许在扩大官员了。
    面对这位老臣子,嘉靖也是无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