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多事之秋与多实之秋—5-《四国演义系统》


    第(2/3)页

    这是一个何等冤枉的被动选择,他们那无往不利的刀锋就要在那里无聊的待上十年,对于每一个战士来说,这都是不可原谅的事情。

    而对于每一个统帅来说,出现这样的失误,就意味着他必须扛起历史责任,而那是沉重的!

    所以苏宁不得不下达这样的紧急命令,而身为情报人员的第五纵队,也知道自己身上也有一份和主公一样的历史使命。

    这是一个糟糕的年代,但它也是一个纯真的年代,是一个美好的年代,每一个人都还在贯彻自己的信念,东汉末年的衰亡,是如此的异彩纷呈,不如紧紧是因为他在四分五裂的情况之下,竟然还有人能够出兵抗击乌桓,更是因为他在四分五裂的情况之下,人心竟然还在坚持着各自的信念,虽然那信念五花八门的让人乍舌,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人都在坚守自己的道义,即便拼个你死我活,也不像孙坚那样不择手段。

    苏宁的这些手下们也在坚守着自己的道义,他们不是孙坚,也相信他们的主公不是孙坚,因为在他们踏上这条由此无声的道路之后,苏宁为他们送上了一个别样的称号,绣衣使者。

    “十年绣衣使,生者庆余年。”

    当时苏宁背着手站在他们的面前,宽大的肩膀像是能够扛起整个暗室的屋顶。然而,高昂的头颅却在向下倾斜着无尽的感伤。当时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情,但十年之后,他们都知道庆余年这三个字,并非如同他们想象的那般,用自己的光辉与骄傲去度过自己的余生,而是在那死里逃生的侥幸之中,慢慢的耗尽最后的生命。

    不过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拥有着极其高昂的斗志的。尤其是那一部分,装扮成商旅的家伙,打着本地商人的旗号,不断从凉州方面进货,然后在当地售卖,在迅速获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顺利的结交到了当地的很多权势家族,这让他们在消息层面上拥有了更多的渠道,于是皇帝的下落竟然就被这样打听了出来,那个家伙竟然鬼使神差的和原有历史一样,跑到了曹操那里。

    苏宁没有想到他竟然会如此之快的得到小皇帝的消息,原本她还认为这需要花费一段时间,甚至这段时间长到足可以让他做一些另外的事情,比如说他现在正在谋划的,就是如何在关中地区推行改革的方案。

    为了推行改革,苏宁已经通过自己的召唤系统,弄出了中华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几位改革家。

    然而这几个人当中,有些观念已经迅速的落入了历史的尘埃,至少现在拿出来也没有什么用了。其实就连他们自己也在了解了,都还没钱的情况之后,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商鞅就在无聊的时候对李悝说道:“耕战之法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管用了,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一套能够经邦济国的治国良策。”

    李悝当然也很同意他的想法,可惜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综合国力基本上都依靠农业生产,工匠的制造水平虽然也很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国家当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农民要重要,或许是统治阶级早就看透了,工业与商业之间的暗通款曲,所以才用严苛的徭役制度将他们束缚起来,并且用各种政治手段降低他们的社会地位。

    这一点,李悝是心中有数的,当年他在韩国进行变法的时候,就曾经大规模的更换军队里的武器装备,而这个过程也不可避免的,需要他去和那些工匠们打交道,工匠们的长处自然是他所能够发现的,但是工匠们也有他们自私的地方,那就是希望自己打造出来的东西能够卖出更好的价钱,为此他们不惜耍弄各种花样,让自己打造出来的东西看上去更有用途,或者用更低的成本来想官府的官吏们炫耀自己的能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