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36章 光说,是不够的-《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第(2/3)页

    “归根结底。”

    刘航的目光变得无比郑重,甚至带着一丝恳切。

    “这需要靠市委,特别是郑书记您,坚定不移地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的系统性重塑!要下决心整治顽瘴痼疾,优化政治生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只有这样,‘新明州建设’才有最坚实的人才支撑,明州的未来才有根本保证!”

    说到这里,刘航停了下来。

    他微微低下头,语气恢复了之前的谦逊。

    “郑书记,我说这些,可能有些冒昧,也有些片面。但这确实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也是我工作中深感困惑、亟需破解的问题。”

    “我非常渴望能得到郑书记您的指点。”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寂静。

    刘航的这番话,信息量巨大,态度极其坦诚,意图也十分明显。

    他精准地判断出郑仪此行的深层目的——考察人事,整饬吏治。

    他不仅没有回避,反而主动迎了上去,以自我批评开场,以对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言收尾。

    他承认了自己在“带队伍”方面的不足,实际上是在向郑仪表态:

    我意识到了问题,但我需要您的指导和帮助,我愿意按照您的思路来调整和改进。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投诚”或者说“归附”的姿态。

    他没有提任何个人要求,而是将个人进步与全市大局捆绑在一起,显示了自己的格局和眼光。

    他在等着郑仪的“收编”。

    郑仪缓缓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杯,喝了一口。

    他需要消化一下刘航这番极具冲击力的表态。

    不得不承认,刘航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厉害角色。

    他能坐上县委书记的位置,并且在临川经营多年,绝非偶然。

    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坦诚的沟通方式、以及将个人诉求巧妙融入大局论述的能力,都显示出他是一个成熟的、可用的干部。

    但越是这样的干部,越需要仔细甄别和……掌控。

    他的坦诚,有多少是真心,有多少是策略?

    他对吏治问题的“痛心疾首”,是因为真的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还是仅仅因为嗅到了上层的风向,顺势而为?

    不过,就眼下而言,刘航的态度是积极的,方向是正确的。

    这为郑仪下一步整顿基层吏治,打开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他不需要立刻对刘航做出任何承诺,但可以给他一个明确的信号和期待。

    郑仪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了今天见面以来最温和、也最意味深长的笑容。

    “刘航同志……”

    “你能认识到‘人’的问题,并且有勇气在我面前坦诚自己的不足,这很好。”

    “这说明,你这个县委书记,没有白当。你是真正在思考问题,在谋划未来的。”

    郑仪首先肯定了刘航的态度。

    “你刚才提到的,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都听进去了。”

    “你说的,有道理。”

    郑仪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发展,最终要靠人。没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再好的蓝图,也可能落空,甚至可能走偏。”

    “市委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下一步,也会有一些相应的考虑和部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