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比如,人情关系网可能更紧密,更固化。很多事情,明面上的规则是一套,实际运行的潜规则是另一套。” “再比如,一些部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可能更严重。就像……就像我接触过的县残联……” 郑浩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举这个例子,虽然略去了具体细节。 “表面上看,机构健全,人员齐整,工作报告写得天花乱坠。但实际上,可能根本没干什么实事,甚至成了安排关系户、吃空饷的地方。” “这种‘生态’如果得不到改善,市级投入再多的资源,派下来再好的项目,也可能被层层截留、扭曲,最后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滋生新的腐败。” 郑浩越说思路越清晰,语气也带上了几分他这个年纪少有的沉静。 “我觉得,城投集团下去,不能只盯着具体的工程项目。” “更要关注如何改善当地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如何打破那些僵化、低效甚至有害的‘潜规则’,建立起一套真正有利于发展、有利于老百姓的‘新生态’。” “这可能比建几条路、盖几栋楼更难,但我觉得,也更重要。” 郑浩说完,轻轻舒了口气。 他不知道自己说的这些,在哥哥听来是不是太理想化,或者太过片面。 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郑仪没有说话,似乎在认真思考弟弟的这番话。 过了好一会儿,郑仪的声音才再次响起,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 “嗯……基层生态……这个词用得很好。” “你观察得很细,思考得也很有深度。” 郑仪的语气很认真,完全没有敷衍的意思。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城投集团向县区延伸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只注重硬件投入,忽视软件环境,确实容易事倍功半,甚至可能‘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郑仪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看来,让你去基层锻炼这个决定,是对的。这两个多月,你没白待。” 得到哥哥的肯定,郑浩心里踏实了一些,也涌起一股小小的成就感。 “哥,我只是瞎琢磨,说的不一定对。” “不,你这个思路很有价值。” 郑仪肯定道。 “我会让城投集团在制定县区拓展方案时,把你提到的这个‘基层生态’因素充分考虑进去。要研究如何通过项目合作、制度建设、干部交流等多种方式,促进县区发展环境的优化。” “这可能会是一个更长期、更复杂的过程,但必须要做。” 郑仪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深沉。 “小浩,你能从具体的事务中跳出来,思考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这很好。保持这种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也是最能发现问题、孕育解决问题智慧的地方。” “你刚才说的,关于要面对现实、世界不总是理想化那些话,我也听进去了。” 郑仪的声音温和而有力。 “现实确实复杂,甚至有时候会很残酷。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规则,甚至是不公和黑暗。”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随波逐流,或者选择逃避。” “正因为现实不完美,才更需要我们去努力,去改变。” “坚持原则,并不等于愣头青似的硬碰硬。” 郑仪的话,像是在回应郑浩之前的迷茫,也像是在传授他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 “要有智慧,要讲方法,要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下保护自己,积蓄力量。” “但无论如何,内心的那杆秤不能丢。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 “人力终有穷,有时候,退一步,并不意味着是失败。” 郑浩静静地听着。 “哥,我明白了。” 郑浩的声音低沉,但带着一种豁然开朗后的坚定。 “嗯。” 郑仪应了一声,语气中带着欣慰。 “在下面,照顾好自己。工作上,多听、多看、多学,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断。” “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困难,或者……感觉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别一个人硬扛着。” 郑仪的声音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郑重。 “记住,你的背后,还有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