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郑浩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次敲响了吴家那扇略显斑驳的木门。 这段时间,他几乎成了吴家的常客。 不是为了催促拆迁,而是真的在想办法。 他利用下班时间,跑遍了县城里可能提供帮助的地方。 他联系了民政部门,咨询针对残疾人的临时救助政策; 他托朋友打听,看有没有企业愿意提供适合吴成的简单工作岗位,哪怕是居家工作的那种; 他甚至自掏腰包,买了一些适合吴成阅读的书籍和杂志,鼓励他学习新知识,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他还几次三番地去残联“骚扰”那个叫老王的科员,虽然每次都碰一鼻子灰,但他就是不放弃,软磨硬泡,弄得老王见到他就头疼。 这一切,吴家老两口和吴成都看在眼里。 起初,他们对郑浩还抱有戒备,觉得这个“政府的人”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来做思想工作。 但渐渐地,他们发现,这个年轻人是真心实意的。 他每次来,从不空手,总会带点水果或者点心; 他关心吴成的身体,耐心听他说话,鼓励他走出家门; 他为了帮吴成找工作,四处奔波,额头上常常带着汗…… 人心都是肉长的。 吴大爷和吴大妈,一辈子老实巴交,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但他们能分辨出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假意。 这天,郑浩又来了。 他带来一个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坏的消息: 他在城郊一家小型的福利企业,为吴成找到了一个做手工编织的活计。 工作强度不大,可以在家完成,计件工资,虽然钱不多,但至少能让吴成有点事做,也能补贴一点家用。 “吴大哥手巧,这个活应该能胜任。我跟那边说好了,先拿点材料回来试试,要是做得不错,以后可以长期合作。” 郑浩把一包编织材料和样品递给吴成,脸上带着鼓励的笑容。 吴成接过材料,手指有些颤抖,眼圈微微发红。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哽咽着说不出来。 吴大妈用围裙擦了擦眼角,拉着郑浩的手,声音哽咽: “小郑同志……谢谢你……真的谢谢你……为我们家的事,让你受累了……” 吴大爷则沉默地坐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浑浊的眼睛里,情绪复杂。 郑浩连忙摆手: “大妈,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拆迁的事,咱们再慢慢商量,总有办法解决的。关键是吴大哥,他能有点事做,心情好了,比什么都强。”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吴大爷,突然掐灭了烟头,重重地叹了口气。 “小郑同志。” 吴大爷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异常坚定。 “你别再为我们家的事奔波了。” 郑浩一愣。 “大爷,您这是……” 吴大爷抬起头,看着郑浩,那眼神里,有感激,有无奈,更有一种看透世事的沧桑。 “你这孩子,是个好人。心眼实诚,是真心为我们着想。” “我们老吴家,虽然没什么本事,但知好歹。” “这段日子,你为我们做的,我们都记在心里。” 第(1/3)页